审计建议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输出,是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程序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向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专业建议。这些建议既包括对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也包含改进内部管理的具体措施,构成审计报告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审计实践中,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建议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重查证、轻建议"的倾向,提出的建议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影响了审计价值的充分发挥。
如何有效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高质量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成为审计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系统阐述撰写高质量审计建议的七大关键要素,为提升工程审计价值提供实践指导。
〖1〗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建议针对性
基于审计发现的精准建议
审计建议必须建立在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全面、客观、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和分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准确指出问题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推动体制机制完善
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应当能够推动被审计单位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制度缺陷和机制短板,从完善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建设性作用。
〖2〗提升战略高度,体现宏观指导性
立足全局视角分析问题
审计建议应当具备足够的战略高度和宏观视野,能够从全局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建议内容应当有助于被审计单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体现审计建议的真正价值。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要从系统层面解决问题。
符合政策法规要求
审计建议必须体现政策性特征,紧紧围绕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要求,帮助被审计单位将政策制度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措施。建议内容应当推动被审计单位遵纪守法、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同时要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和事业发展方向。
注重宏观与微观结合
优秀的审计建议需要做到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突出重点、区分主次。要明确说明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让被审计单位能够清晰理解并信服。建议应当具体可行,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实操性,实现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的有机结合。
〖3〗确保建议精准,提升实用价值
深入掌握审计情况
提出精准建议的前提是全面准确地掌握审计情况。审计人员需要将每一笔账目、每一个事项、每一条线索都搞清楚、弄明白,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建立在充分审计证据基础上的建议,才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
准确分析问题原因
问题的产生往往有多重原因,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因分析要言之有据,建立在充分的审计证据和合理的专业判断基础上,为提出精准建议奠定基础。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找准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建议内容要经过深思熟虑,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表述,更要杜绝笼统空泛、"包医百病"的建议。
〖4〗注重建议质量,追求精益求精
洞察问题本质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表面现象发现深层次问题。一些严重的体制机制问题往往隐藏在日常小事中,影响事业发展的问题也常常表现在某些苗头性现象中。审计工作要做到见微知著,把握问题的核心与实质。
提炼精华建议
审计建议贵在精而不在多。只要建议有深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高质量的建议。审计人员要善于从大量零散的现象和问题中找出本质规律,提出精准、到位、有预见性的对策建议,避免建议泛滥而缺乏重点。
〖5〗强化可操作性,确保落地见效
突破对策难题
许多问题的存在并不是因为大家不知道,而是找不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审计工作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审计实务中存在的主要倾向是查出的问题较多,但提出的对策不够具体或不可行。
明确具体措施
审计工作不仅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更要回答"怎么办"。审计建议应当明确具体,具备可操作性,包括具体的措施、步骤、责任主体和实施时限等要素,确保被审计单位能够根据建议开展整改工作。
〖6〗坚持实事求是,避免空洞无物
聚焦审计目标
审计的最终目的不是查出问题,而是通过提出建议促进问题解决。因此审计建议不能华而不实,要抓住关键,触及深层次问题,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建议要紧紧围绕体制机制完善、法规制度漏洞、政策缺陷、管理不规范等审计目标,做到不跨界不越位。
确保建议聚焦
提出的建议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避免建议分散而使被审计单位无法落实。建议要建立在具体数字、典型事例和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提出,不能脱离实际提一些空洞的建议。
〖7〗规范表述方式,提升专业水准
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达
审计建议的语言应当精练,表述要准确。做到言简意赅,用词准确,表述清晰。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把握好语言分寸,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回答好"怎么办"的问题。
层次分明的逻辑结构
建议表述要明确无误,确保层次分明、文字简洁,不拖泥带水、含糊不清。要用事实说话,以专业术语表达,将道理讲充分,做到言简意赅,不过头不说满。要注意建议的准确性、合规性和逻辑性。
具体可行的实施指引
审计建议应当包括具体的实施办法、措施、步骤,以及针对的单位、对象、内容等要素。这些内容都要注意准确性、合规性和逻辑性,确保被审计单位能够准确理解并有效执行。
▲提升审计建议质量的实践策略
〖1〗加强专业知识储备
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包括审计准则、会计准则、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特定规定等。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建议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2〗完善审计工作流程
建立规范的审计建议提出和审核机制,确保每项建议都经过充分论证和严格审核。建议建立多级审核制度,由项目负责人、部门主管等不同层级对审计建议进行审核,确保建议质量。
〖3〗加强沟通协调能力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建议被正确理解和接受。在提出建议前,可以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初步沟通,了解实际情况和困难,使建议更加贴合实际。
〖4〗建立跟踪反馈机制
对提出的审计建议建立跟踪反馈机制,了解建议的执行情况和效果。通过跟踪反馈,可以评估建议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审计建议质量。
▲结语:充分发挥审计建议的价值作用
审计建议是审计工作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关键环节。通过提出高质量、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审计工作能够真正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效益,实现审计价值的最大化。
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审计建议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建议质量,注重建议的针对性、宏观性、精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通过扎实的审计工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和专业的建议提出,为促进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审计力量。
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审计建议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审计人员要始终保持学习态度,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努力提出更加优质的审计建议,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