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阶段审计内容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在部队战备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审计可以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提升经费投资效益。此文分析了工程审计中的“核增”和“核减”。
随着应急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推进,部队战备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增加,工程审计任务也随之不断增重,工程预(结)算审计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官兵的关心、关注,因此审计过程中审计增减的矛盾也随之日益突出。鉴于多年来施工单位编报工程预、结算普遍高估冒算的情况,审计人员往往将工程预、结算审计当成了“审减压价”工作,将审减率作为衡量工程审计效益的重要指标。究其本质,工程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费投资效益。故而,工程审计人员应突破一味强调审减率的观念,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从而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益。
▲正确认识工程审计
现如今,军队工程审计中存在着浓厚重主观认识效益、忽视客观存在效益的气氛。这是作为“经济人”的审计人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惯性思维作用的结果。鉴于军队审计现在的体制状况,审计人员的自身利益和建设单位对他的评价联系在一起。虽然近年来军队工程建设经费标准不断提高,不过跟部队全面建设相比,工程建设经费仍然显得比较紧张,因此,大多数建设单位都希望审计人员尽量压低单位工程造价。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审计人员倾向于建设单位对他的期望,这就是为什么工程审计中总强调审减率的原因所在。而长期存在于强调“审减”的环境中,会使审计人员适应该环境,且不能明显地感知这个环境的特点。尽管个体存在偏好,不过因为对环境变化敏感性的限制,人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区分不同情况从而进行完全理性的选择,这使得在工程审计中,审计人员已经潜意识地把“审减”当成审计的目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的客观性。
军队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不但要求以较小的投入、消耗与费用获得最大的产出、成果与收益,而且要求符合军事需要,有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军队审计作为军事经济运行的监督系统,在从事审计活动时必须要保持客观公正,这样才可以确保军队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故而,可计审计效益应该是客观存在的效益的范畴。这也充分说明了对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保证工程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的工程审计而言,只将审减率作为工程审计的可计效益有失偏颇。因为靠“审减压价”工作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其实只是审计人员主观认识上的效益;而工程审计人员通过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造价的审计行为来取得的效益才是客观存在的效益。故而,只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工程造价,审增也是效益。工程审计质量规范
▲“审增”与“审减”的剖析
在工程审计中,一个单位工程的造价是客观存在的,而建设单位所做标底及结算价和审计人员的审定额则是预(结)算编制人员与审计人员的主观行为使然。既然是主观行为,就可能存在跟客观事物不符的情况。故而,工程预(结)算审计中只要有审减就会出现审增的现象,审计的增减问题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工程审计的可计效益不可以只强调审减,审增也是一种效益。工程审计的审增和审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审增的原因
审增,即审计人员的审定额高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所做预算标底额和竣工结算价,因为受工程审计中一味强调审减的惯性思维的影响,许多人把审增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随着工程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工程预(结)算审计中也会存在审增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➊建设单位的预(结)算编制人员水平有限。现如今军队有些工程建设单位懂得工程预(结)算的人员少,并且水平有限,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运用不熟练。这种情况下编制的施工围预(结)算丢漏项的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有的建设单位的领导因为不了解工程取费的正常程序,对预(结)算中的费用计取不全面。例如,为了保障施工单位工人退休后的生活费用,在工程取费内容上有劳保费这一项,有的建设单位则没有计取。而作为工程审计人员,则应该按照正常的取费进行费用计取,这无疑就造成了审增的产生。
➋地方预算人员工作疏忽。对于非保密性的工程项目,若是建设单位没有编制施工图预算的能力,要请地方设计单位或事务所进行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因为预算人员编制预算比较仓促,再加之建设单位对编制时间要求紧,就有可能存在丢漏项、错套定额和少计工程费用的现象。若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人员责任心不强,则上述现象会更严重,这都会造成审增的发生。工程包干审计怎么审
➌存在轻预算、重结算的情况。这就造成建设单位的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鉴于应付心理的作用,计大项丢小项的现象较多,进而出现审增的情况。
〔2〕审减的原因
工程审计中审减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当前在军队审计部门一片“审减率”百分之多少的“呐喊声”中,更突出了审减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与普遍性。审减的原因也是不胜枚举,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的几个方面。
➊重复套定额现象。产生定额重复套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定额与图纸中工序的要求了解不透彻。
➋高套定额现象。高套定额现象在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中十分普遍。为了提高工程造价,施工单位的预(结)算编制人员在套取定额时就高不就低。
➌多计工程量现象。多计工程量现象在施共单位编报的工程预(结)算审计中亦是普遍存在。
➍审计人员“审减压价“的结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挤干水分”思想树立比较牢固,对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所做的预(结)算从工程量到定额套取,都尽可能就低,而对标底和结算书中由于编制人员疏忽而漏掉的项目则视而不见,这就人为造成了审减的产生。
以上对审增和审减分析的原因中,既有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因水平有限或工作疏忽的情况,也有三方关系人的有意识行为而人为造成的情况。而一个工程项目造价的最后确定,是审计的三方关系人相互博弈的结果。故而,作为合理反映工程造价的审计人员而言,其客观性至关重要。工程必须走审计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