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风险浅析案例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其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至关重要。《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GB/T50857-2024的发布,为该领域的工程量计算提供了权威性的规范指引,这其中的关键性条文更是蕴含着深刻的行业智慧与实践经验,下面深入探究和解读。
▲标准的基石——适用范围与总体要求条文
标准明确适用于市政工程施工发承包及实施阶段的工程计量与工程量清单编制,包含了市政道路、桥梁、管网、隧道等多种类型工程,清晰地界定了其在市政工程领域的应用边界。
在总体要求方面,强调了对现行相关标准的遵循,这要求从业者具备全面的标准体系知识,由于市政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计算需要与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工艺等其他标准协同一致。
比如,在道路工程中,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量计算时,如果遇到特殊路段的施工工艺要求,需要同时参照施工技术标准来确定某些工程量的计算细节,比如软土地基处理部分的工程量,要结合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确定加固范围与深度的计量方式,进而确保计量结果在整个工程建设标准框架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工程项目审计实务
▲工程计量核心——工程量计算规则条文
〔1〕土方工程:土方计算规则的变化是此次标准更新的关键要点之一。与旧标准相比较,新标准对土方开挖、回填及余方弃置的计算有了更精细的规定。比如,在土方开挖中,明确考虑了开挖工作面的尺寸,这是基于实际施工操作的精准考量。
在实际的工程中,不同的施工方法与基础类型对开挖工作面有不同要求,比如采用放坡开挖的大型深基坑工程,计算土方量时如果不考虑工作面,将严重低估实际土方开挖量,造成工程造价偏差。而对于余方弃置,以挖方清单项目工程量减回填清单项目工程量可利用为计算依据,摒弃了旧标准中复杂且易产生歧义的土的体积换算,使得计算更加简洁明了,且符合工程实际的物料平衡原理,为土方工程的成本控制与资源调配提供了可靠的计量基础。
〔2〕道路工程:道路基层与面层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对于道路工程造价影响显著。基层按顶面面积计算且不扣除井盖等设施占地面积,统一了不同基层材料的计量口径,简化了计算过程,同时也考虑到井盖等设施在基层施工中所占面积相对较小,且施工工艺上的特殊性,避免了繁琐的扣除计算,并提升了计量效率。
对于沥青与混凝土面层,按照面积计算并明确了带平石的面层扣除平石所占面积的规则,这与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铺设与构造逻辑相契合,可以准确反映面层材料的实际用量,有助于施工单位合理采购材料与控制成本,也为建设单位的造价审核提供了清晰的计量依据。
〔3〕管网工程:管网工程与其他相关标准的界限划分条文至关重要。例如,在与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的衔接上,明确了热力和燃气管道以厂区入口第一个计量表(阀门)为界,室外给排水、采暖、燃气管道以与市政管道碰头井为界。审计需要哪些资料工程
这一清晰的界定避免了在工程计量中不同标准的交叉混淆,在大型工业园区或城市新区建设中,众多管道系统纵横交错,准确的界限划分可以保证各管道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准确无误,使建设方、施工方和审计方在计量过程中有章可循,防止由于计量范围不清而产生的经济纠纷,保障了工程建设中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市政管网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率与质量。
▲适应行业发展——新增条文
标准新增了如对透水路面、彩色路面等新型路面结构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设施的工程量计算规定,这反映了市政工程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环保理念的融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的工程量计算有了明确的标准依据,这对于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施工单位可以按照准确的工程量计算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成本估算,建设单位也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项目投资,同时也为设计单位在规划新型市政工程设施时提供了计量方面的技术支持,促进了整个市政工程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GB/T50857-2024的关键性条文从不同维度对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进行了全面、深入且科学的规范,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些条文不但是工程计量的技术准则,更是推动市政工程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市政工程建设各方应深入研究、精准把握这些条文内涵,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为打造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贡献力量,共同推动城市建设迈向新的台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发展韧性。审计工程现场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