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审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投资、节约建设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及防范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财务审计相比,工程造价审计具备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质量与进度控制、工程计量与支付等多个环节,专业性强、资料繁杂、争议频发,审计任务艰巨。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全面审计,具有较高挑战性。
因此,审计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方法得当,这是确保审计成效的核心前提。正确理解施工图纸是开展工程造价审计的基础,审计人员需细致审阅图纸内容,全面把握工程信息,才能准确编制或审核工程预算与结算文件。
▲工程造价被抬高的常见成因分析
施工单位为争取中标,通常在投标阶段对工期、质量等关键指标作出高标准承诺,并倾向于采取低价竞标策略。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则可能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发起工程变更与索赔等方式,将本应自行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建设单位,以谋求额外利益。若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或造价管理经验欠缺,极易导致工程造价的不合理增加。根据近年审计实践经验,因未严格执行合同约定而导致造价虚增的现象较为普遍,且对项目总投资影响显著。
〖1〗违背原合同实质性条款签订补充协议,变相提高工程造价
为争取中标,施工单位常在投标文件中就施工管理、质量安全、工期进度等方面作出多项承诺。然而在项目实施中,部分建设单位为便于现场管理,忽略投标承诺的法律效力,在未提高技术或验收标准的前提下,另行签订各类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或安全文明施工补充协议,以“奖金”“奖励”等形式额外支付费用,实质构成对原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变更,导致工程造价不合理增加。
例如,某项目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已明确承诺具体完工日期、质量标准、工程优良率及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但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又就上述本属合同义务的内容签订多项补充协议,约定发放各类名目的奖金,此举违背合同精神,不合理推高工程造价。
〖2〗不按合同专用条款执行,错误援引通用条款进行结算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不同行业发布合同范本,并设定通用条款作为基础规范。在实际签约中,双方通常结合项目具体特点,通过专用条款对通用条款进行修改与补充。然而在结算阶段,部分项目未能严格遵循专用条款的特别约定,仍错误采用通用条款进行计量计价,造成造价虚增。
例如,某项目合同专用条款明确约定,除政策性调价因素外,其余材料价格一律不予调整,价格波动风险由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中自行考虑。但结算过程中,审计发现所有主要材料均按实际价格进行了调差,明显违背合同约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3〗利用工程变更与索赔,转嫁本应承担的施工风险
施工合同的技术条款与商务条款通常已明确各清单子项的施工流程、技术措施、工艺标准及相关规范依据,并明确约定相关费用应包含在投标报价中。然而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以各种理由提出变更或索赔,意图将本应自行承担的成本转嫁给建设单位。
例如,某工程技术条款明确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须采取特定降温措施,商务条款亦明确相关费用应包含在报价中。但施工单位以其投标报价未单独列项为由,要求变更增加通水冷却设施及相关费用,此举属于规避合同义务,不合理增加工程造价。
〖4〗未充分履行合同义务,却将相关处置费用转由建设单位承担
按照合同约定,施工单位有义务交付合格乃至优良的建筑产品。如因施工管理不善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其后续修复费用原则上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然而实践中,部分建设单位未能有效行使反索赔权利,甚至对施工单位进行不合理补偿。
例如,某工程因施工工艺及管理不到位,导致主体结构出现裂缝。建设单位未依据合同约定(合同价款已包含缺陷修补费用)向施工单位追责,反而另行支付裂缝修复费用,实质上构成不合理增加造价。
〖5〗变更单价确定未遵循合同约定原则,计价依据不严谨
工程合同通常对变更单价的确定原则作出明确规定:首先应参照合同中已有适用单价;若无适用单价,可参照类似项目单价协商确定;若无类似项目,则由三方协商确定新单价。若监理或建设单位审核不严,变更单价组价过程易偏离合同原则,导致单价虚高。
例如,某工程设计变更增加不锈钢爬梯,本可参照合同清单中已有的金属结构安装子目单价,或参照类似项目确定价格,却采用重新套用定额的方式组价,导致变更费用偏高。
〖6〗工程量计量未严格执行合同约定,计量规则执行不到位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通常在合同技术及商务条款中,对各清单子目的计量规则作出细致规定。工程量一般按月或按季计量,经审核程序后纳入结算。此项工作通常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单位依据现场签证及验收记录进行审核。如监理人员履职不到位,易出现计量规则执行不严的问题。
例如,某工程合同明确规定,土石方工程量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计算,超挖及因其引起的回填工程量不予计量,相关风险已在投标报价中考虑。但实际计量过程中,监理人员按实际开挖量统计,对超挖及回填工程量予以认可,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审计应对策略建议
为有效识别并防范上述六大常见手段,审计人员应:
〖1〗强化合同审核能力,准确把握专用条款与通用条款的适用关系;
〖2〗建立变更与索赔事项的联合审查机制,确保程序合规、依据充分;
〖3〗完善工程量计量复核程序,加强对监理履职情况的监督;
〖4〗提升对施工图纸、技术规范与计价规则的综合理解,确保审计判断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5〗注重过程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核查,夯实审计证据基础。
通过系统把握上述审计要点,建设单位及审计机构可更有效地识别工程造价中的水分,提升项目投资控制水平,确保建设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与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