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项目工程预算▲决策革命
什么叫决策革命?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在比特的汪洋中重构原子的运行轨道。就是通过在Cyber空间重建物理世界,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优化,把优化的结果反馈到物理世界,再去优化物理世界。
信息物理系统建设就是在比特的世界中构建物质世界的运行框架与体系,是以数据自动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种决策将会更加高效、更低成本、更加精准及科学。
决策革命:基于数据+算法的决策
决策革命简而言之即是基于数据+算法的决策。
“数据+算法=服务”,实现分四个环节:
〔1〕描述,在虚拟世界描述物理世界发生了什么。
〔2〕洞察,为什么会发生,事物产生的原因。
〔3〕预测,研判将来会发生什么。
〔4〕决策,最后应该怎么办,提供解决方案。
在上述的描述、洞察、预测、决策之后,可能都需要人来参与决策,不过人参与决策越来越少,而系统参与的决策越来越多。就好像无人驾驶一样,从开始完全依赖人的驾驶到最后无人驾驶。
我们在Cyber空间找了一个代理人,将人们对汽车驾驶运行规律的认知装载到软件系统等去感知、优化、控制、执行。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优化资源的配置效率。正是由于我们构造了一种新的改造与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在开发汽车、飞机、高铁等产品的时候,研发、生产效率都会大幅度提升。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进行决策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从基于经验的决策到基于数据+算法的决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模式。
▲数据的自动流动
“数据+算法”背后的支撑:数据的自动流动
决策革命是基于数据+算法,那支撑数据+算法的背后是什么?是数据的自动流动,即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
自动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自动化是生产装备自动化,叫做看得见自动化,或者定义成工具革命,数控机床、机器人、立体仓库、忙碌而有序的AGV小车。东营古建施工工程预算
还有一种叫做看不见的自动化,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将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或者定义成决策革命。
当你采集一个人上身的18个部位,22个指标之后,这一个指标首先自动生成一个适合这个人体型的一个版型,自动生成一个数控机床的加工指令,自动生成200个工序的加工工艺,定制化生产跟规模化生产相比,其复杂度、面临的不确定性远远地超出几个量级。
当面对一个定制化生产的时候,系统变得极其的复杂,需要非常多的决策,每时每刻、每个人所面对的加工对象、工艺、方法都会发生变化。定制化生产的核心在于,怎样可以把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基于文档的信息流到基于模型的信息流
我们将这一模式概念拓展到一般生产场景,当企业采集了客户的数据之后,这些数据就会在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产品测试的每一个环节里去流动。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在数据流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不是可以没有人去参与。
过去信息的流动是基于文档的流动,我们的企业通过传真、e-mail、excel表、U盘、光盘、打电话、开会、自己开发工艺程序、编写软件等各种方式传递信息。
目前,我们所要追求的是,数据可以在企业内部流动过程中,不需要人的参与可以实现信息的自动流动。
▲软件的本质
软件是实现数据自动流动的核心
数据的自动流动,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正确与否的核心是软件、是算法、是模型。
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与指令的集合,本质是事物运行规律的代码化,作用是构建数据流动的规则体系,是指导甚至控制物理世界高效、有序乃至创造性运转的工具,是工业与商业技术体系的载体,亦是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的结晶。阳泉专业装饰工程预算
“数据+算法”构造了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新的方法
过去科学家整天在实验室做实验,现在有一部分实验可以在计算机里面去做。对于制造业也是一样,人们构建了一个新的认识与改造世界方法论。
例如可以通过虚拟的高铁在虚拟的京沪线上跑起来,来测试高铁运行中选择电流、电压、噪音、稳定性、可靠性等,通过在虚拟世界的快速迭代,构造了一个改造与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这种方法叫模拟择优法。
▲技术架构的大迁移时代
当下讨论各种各样的云和工业互联网概念的背后是什么?是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就是体系架构大迁徙的时代。
基于云架构的大迁移
目前讨论工业互联网、工业云,讨论边缘计算、时间敏感网络等概念都在描述一件事情,我们在构造一个新的架构体系。
这是一场基于复杂经济系统需求牵引的技术架构大迁移,商业系统、制造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来自于产品本身、来自于客户需求、来自于全球化、来自于供应链、来自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我们需要重新构建这个架构就是基于云计算架构体系,基于云架构实现各业务系统与解决方案的云化迁移,我们需要构建一整套基于云架构的软件体系、商业模式、咨询服务、运维体系,使大量数据、模型、决策信息平台化汇聚、在线化调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操作,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功能重用、快速迭代、敏捷开发、高效交付、按需交付,即“系统之系统”模式。
而随着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新的业务系统通过对原有业务系统模块的充分调用、部署实现快速上线,
系统响应能力指数增长。体系重构数字化的逻辑殊途同归:数字孪生的世界数字化的终极版图是什么?从未来看现在,现如今所看到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技术,都是未来数字化终极版图的一个碎片,形成的最终图景是什么呢?是数字孪生。
我们不断地将碎片化物理世界数字化后,在Cyber空间构造成一个碎片化的数字孪生体,然后将这个碎片化的孪生体拼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体,直至构造一个数字孪生的世界。数字孪生的世界在未来20年将经历三个阶段:局部的数字孪生、静态的数字孪生和动态的数字孪生。园林工程预算分析
▲深度融合:体系重构的新阶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带来了体系的重构,形成了以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为特征的制造业新体系。在过去的两三百年的时间里,制造业不变的追求是:制造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客户的高满意度。
新的体系对于制造业而言,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生产者由单纯的生产者转变为产销者(Prosumer),消费者越来越深度地参与了生产的全过程。
生产产品由功能产品演进到智能互联产品,无人汽车、智能硬件等产品层出不穷。
生产工具由从能量转换工具到智能工具,3D打印、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制造。
生产方式从“试错法”到“模拟择优”,从实体制造到实体虚拟融合,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的技术正不断应用,体现一种新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生产地点由集中向分散转变,网络化制造、分享制造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
转型:从思维转变开始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大变革,企业应怎样转型?企业思维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1〕以不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面对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以数据+算法的策略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摒弃冗余思维、静态思维,走向精准思维、动态思维。
〔2〕以增量革命构建新型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将软件、设备、流程优化、管理变革,最终都要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这是数字化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3〕从产品制造商到客户运营商(Customer Operator),制造企业应成为一个工业产品提供者,通过产品和客户建立一种“强关系”,能够成为24小时在线,了解、预测、满足客户需求的“客户运营商”。旱改水工程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