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申请【1】对量在工程结算中的意义
对量是工程结算中的一个关键性、决定性环节,前期的工程量计算也毫无例外地触及到对量。因为计算主体所处的立场不同,计算方法自然也就迥然不同,计算结果更加是大相径庭。
从宏观上而言,私有投资所占据的份额不断增多,业主对于建筑造价更为关心,业主不但让咨询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对帐,并且使咨询单位之间对同一个工程进行对帐,有时甲方还和咨询单位对帐,其目的是将工程量整个水落石出,得出精确的量进而有效地控制造价。对量所占据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远远超过计算工程量所用的时间。
在对量过程中经常会有激烈的针锋相对的争论,如同一位施工单位的预算员所言:“我知道和气生财,不过有的时候和气生不了财,因此我只好据理力争了,要不然任人宰割也没有办法向老板交待。
一个工程结算拖上一二年,甚至是几年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因为人们对规范、定额的理解是千差万别,有时候设计图纸本身也是有歧义,模棱两可,如此一来双方意见很难统一,有些问题似乎是悬而未决,进而致使结算工作迟迟无法了结,这个是参与结算的多方尤其是施工方所不愿意看到的。
对量工作毕竟不是坐在幽雅的咖啡厅里喝咖啡这样的诗意和惬意,而且从事建筑的人粗犷豪放型居多,对量有时候演变成争吵。
总的来说,对量过程是比较繁琐的,对量工作比较辛苦的,里边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风云变幻大概只有经常对量的人才会有切身体会。
对量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作为一个造价员掌握一些必要对量技巧会使对量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量的一些基本原则
不管是手工对量、软件对量还是软件与手工对量,对量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还是相同的。工程造价包括哪些费用
先将一些原则性的、共性的东西确定下来。如钢筋采用什么接头,如土方的挖运填的界定。之后“从粗到细,先易后难,控大量调小量,求同存异,相互沟通。”以前常采用的搜查法不太适应新形势下对工程量的精度要求,如今更多的是全面审核法。
对量不但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需要从业者具有很高的建筑专业素养,一定的施工经验,对规范和定额的正确理解,精确快速计算工程量的技能还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谈判的艺术等等。
在计算工程量时就需要考虑后续的对量工作,尽可能表达清楚,其中包括图纸号、名称、位置和构件的基本属性,每种量都需要有据可依,对自己算的量要了如指掌,不管是什么量都要有充分的说服力,不可以强加于人,只有获得对方认可签字才算对完量。
每次对量结束后都需要有记录,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还有那些问题有争议,对于增减的细目和原因要罗列清楚,这样对量过程便是可追溯的、可查的和透明的。最后参与对量的双方或三方在上面签字盖章,尤其是涉及到争议和敏感的或者甲方拍板的问题,由于责任问题,对量的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3】手工对量的流程与思路
倘若是手工对量也需要先对总量,倘若比较接近就OK了,不过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双方的量肯定有差异的,而且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碰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冷静,有经验的预算员会很快发现、识别对方的错误,以及做到有的放矢。
一些送审的资料做得极其隐蔽和巧妙,这就需要审价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足够的耐心。要是无法精确定位对方的错误所在,那么就可以根据构件、按楼层、按材料、分别进行核对。工程造价学
先对各种构件的量,比如柱梁板墙各自是多少,看看相差最大的是那种构件,倘若是梁相差最大,那么就根据楼层进行分解,看相差最大的是那个楼层,然后对这个楼层中的各种编号的梁进行核实,应当可以很快地查清相差的原因。
双方的计算式应当都可以看得懂,不过对帐时肯定有增减和修改。手工对帐的好处在于计算式清晰易懂,计算过程明白,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然而缺点在于重新汇总统计效率太低,从而影响对帐工期。手工算量和对量对于一些简单小型的工程还能够应付,对于处理一些大型以及复杂的工程会有一定的难度。
【4】软件对量的流程和思路
如果双方都是用软件做,并且是用同一个软件做,对量会方便轻松很多,这样的情况,通常互相交换文件,检查对方软件中计算设置是不是正确,建模是不是和图纸一致,参数输入是否正确,构件是不是有遗漏,楼层设置是不是正确,套用做法是不是正确,代码是不是选择正确等等,只要这些东西都做正确了,那么计算结果应当是基本对的。
倘若发现对方的准确率较低,就需要逐个构件检查。只要是仔细检查一定会发现计算的错误和漏洞。要是被对方发现了错误后就要勇于承认,不能固执已见。
遇到双方意见无论怎样磨合交流也不统一就可以提交给领导,不能纠缠太久影响后面的工作。有些分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缩小。工程造价文献
软件对量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实时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方便、直观、高效。软件对量必然成为未来对量的趋势,手工算量和对量的落后方式终将淘汰。
【5】混合型对量的注意事项
所谓的混合型对量指的是软件和手工对帐。
通常是把文件拷给对方,或者将各种明细明汇总表打印给对方,让对方检查文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集中进行反馈,下次对帐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补充修改和增减,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做加法,需要一开始做工程时认真仔细,力求精确,最大程度地降低误差率,尽管误差是在所难免的。
要是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没有十分的把握,建议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文件拷给对方,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总结:
计算结果的不同是必然的,相近是偶然的,相同是没有的。计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施工方常常故意高估冒算,甲方与咨询单位通常算得比实际消耗还少,这是因为所处的立场所决定的。
(2)施工方对定额的理解不如咨询单位,不过甲方、咨询单位对施工工艺不是很熟,这也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差异。徐州工程造价信息
(3)施工方对于钢筋规范图籍的理解会比咨询单位要深,由于施工单位做钢筋翻样的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管理过程的,而甲方和咨询单位对于钢筋规范图籍不是很熟,这样也会影响到钢筋的量,对量时更加是缺乏共同语言。
(4)对图纸的理解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通常施工方对图纸的理解会比咨询单位正确些,尤其是对设计变更,很多咨询单位是很茫然而施工方一清二楚。这样必定会产生结果的不同。
(5)工程量计算的工具与方式不同也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同,同一个工程用手工和软件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用不同软件也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不同的人用同一软件计算结果也截然不同。
(6)施工单位送审的钢筋计算书通常是根据施工的思路进行计算,而甲方和咨询单位通常是根据预算的规则操作,这种计算结果会有所不同。
(7)经验丰富的预算员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计算出来的结果常常有很大的差距,新手计算漏项错算现象较普遍。
有一些大项目涉及到数亿资金和几万吨钢筋,在对帐前就应当制定周密的对量策略、计划与进度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对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帐想要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需要经验的积累,怎样在对帐时取得主动,怎样做到知彼知已,怎样对症下药,怎样掌控复杂的局面,怎样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怎样才能不对帐就能把量定下来,怎样快速准确地对量,怎样化干戈为玉帛,怎样做到各方满意,怎样平衡各方利益,怎样做到公平公正,怎样熟练运用对量技巧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量流程和标准,这样才可以不断进步和成熟。工程造价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