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科学系统的造价管理是保障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手段。尤其对于大型公共建筑而言,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方众多,造价控制更显重要。本文以某地区一大型商场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入达2.7亿元,共8层,涵盖餐饮、购物、休闲与游乐四大功能区,建设周期3年,定位为中级购物中心。在多方协调基础上,该项目全面落实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显著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与项目管理水平。其造价管理可分为以下五个关键阶段:
〔1〕投资决策阶段
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起点,决定了项目整体成本控制的基调和方向。在本项目中,造价管理人员以提高决策科学性为目标,积极组织编制投资估算,从技术经济角度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投资决策的核心内容是对工程规模、建设标准与技术方案三大方面进行系统估算。工程规模方面,通过预测日客流量确定极限容量,进而科学规划各功能区域面积及主要建材(如水泥、钢筋、石灰等)的投入量。建设标准则依据业主投资目标,明确各阶段建设要求及造价上限,常以投资百分比法进行初步框定。技术方案需综合考虑施工工艺类型、技术难点与重点环节,明确各项技术措施及相关人员责任,以清单形式落实技术实施路径与岗位配置。通过对上述三方面的深入剖析,最终形成全面、可靠的项目造价估算方案,为后续阶段提供依据。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造价形成的关键环节,本项目通过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两阶段实现精细化成本控制。
在初步设计中,建设单位在七天内对三种造价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比选,最终确定最优管控方案。同时引入监理机制,强化对设计数据合理性与规范性的审查。设计概算作为后期施工图与招标控制价的重要依据,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实现“限额设计”,从而科学配置材料、设备与技术资源,从根本上杜绝浪费。
在施工图设计环节,项目单位依据审定概算完成图纸初稿,并聘请专业机构从技术经济角度进行第三方评审。通过三次专题会议,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后勤等多方共同参与图纸会审,全面评估其经济性与可行性,有效避免了后期施工中的变更与纠纷。鉴于项目规模大、周期长,还引入BIM技术进行三维施工模拟,实现可视化分析,帮助施工人员清晰把握工程重点与难点,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图纸质量。
〔3〕施工阶段
施工是造价控制最复杂、最动态的阶段。本项目以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为指导,重点加强变更与签证管理,严格控制造价波动。
建设单位联合施工单位共同组成五个造价核查小组,依托信息化手段,基于投资决策与施工图要求,对施工过程开展实时、动态的成本追踪。所有变更须严格遵循签证程序,并及时更新造价数据,确保变更费用的透明与可控。同时,强化合同事前管理,通过科学划分标段、明确施工范围、规范付款方式与材料供应责任,有效预防了合同纠纷,为造价控制提供法律与制度保障。
〔4〕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阶段的核心在于严格依程序完成决算审核。本项目聘请具备资质、信誉良好且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对工程总费用进行全面审查。
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水泥实际支出超出预算约9%。经机构细致核查与责任溯源,确认该部分属合理超支,且资金流向清晰、手续完备,最终予以认定。这表明竣工审核不仅是对量的复核,更是对资金合理性与合规性的重要监督。
〔5〕运营维护阶段
项目进入运营期后,造价管理工作并未结束。本项目严格遵循前期所制定的成本管控方案,定期对运营效果与目标进行比对评估,并与业主保持密切沟通,对存在偏差的部分及时提出优化建议,实现工程造价闭环管理,确保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持续发挥预期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五个阶段的系统把控,该项目不仅在建设期内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也为后期运营维护奠定了良好基础,充分体现出全过程造价管理在现代工程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