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深度调整与转型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步入结构性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已收窄至3%,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多项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这一企稳向好的态势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化、城市更新行动的加速推进、绿色建筑转型的广泛实施以及科技赋能等多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李强总理所指出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一判断进行深入剖析。
▲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化,释放多层次住房需求
截至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67%,尽管成就显著,但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意味着城镇化仍有持续推进的空间。据中指研究院预测,“十五五”期间全国城镇住房需求总量预计将达50.6亿平方米,年均商品住宅销售规模有望维持在7-8亿平方米的水平。这一庞大需求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每年约1000万新增城镇人口带来的刚性住房需求;二是现有人口对居住品质提升所产生的改善性需求;三是新市民、青年群体等重点人群的住房保障需求。以深圳市为例,2023年其常住人口新增12.83万人,持续的人口净流入加剧了住房供需矛盾,也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进入快车道。
在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引导下,人口进一步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核心区域聚集。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增长超过44万,其中深圳、广州和佛山三地贡献了约70%的增量。这一趋势正逐步塑造以核心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卫星城市的住房需求新格局。例如,东莞松山湖片区凭借高端产业集聚和人才政策红利,五年内房价累计涨幅达12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强产业区域所带来的强劲住房动能。
▲城市更新全面推进,打开存量时代新蓝海
2024年,全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实施项目数量超过6万个,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韧性。郑州市推出“1+2+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推动397个更新项目落地,总投资规模1.1万亿元,涵盖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工业区活化等多个领域。城市更新不仅极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也通过集约化土地利用显著提升了城市空间价值。例如,北京市积极推动存量商品房转为人才公寓和保障性租赁住房,既有效去化库存,也完善了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政策工具方面也在持续创新,房票安置、住房“以旧换新”等机制正在多地加速推广。南京出台“房七条”,明确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合肥市则将保障性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有效激活市场流通。这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预计将在2025年前帮助消化约100万套库存商品房,释放资金规模超3000亿元,为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新路径。
▲绿色建筑与节能转型,重塑行业价值链条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绿色建筑正成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250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00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7500亿美元。政策层面,“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力争超过30%。湖南、江苏等多地通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税收优惠及评奖优先等激励手段,推动绿色建筑节能率提升至60%以上,节水、节材效益显著。
技术创新亦为行业注入新动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等大型项目中实现全周期应用,平均缩短工期15%、降低成本8%。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从2015年的2%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30%。长沙机场GTC项目借助数智建造技术,成功将传统工期压缩20%。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行业效率,更推动整个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新型建造方式转型。
▲政策“工具箱”持续完善,助力市场稳健发展
中央与地方政府正不断优化和丰富调控政策。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66个省市出台124次稳楼市政策,涵盖取消限购限售、降低首付比例、支持“以旧换新”等多项内容。金融支持方面,保障性租赁住房专项再贷款、城市更新专项债等工具陆续落地,郑州、北京等多地已设立城市更新基金,总规模达4550亿元。税收政策方面,绿色建筑项目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房产税减免等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鼓励行业绿色转型。
风险防控机制也在不断健全。全国“保交楼”专项借款已累计投放超3000亿元,2024年项目交付率达到85%。“促需求与防风险并重”已成为当前阶段政策发力主线,为市场筑底回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科技赋能行业变革,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数字化转型正深刻改变房地产行业的传统逻辑。腾讯通过自主研发的建筑管理系统(T-BMS),帮助大型写字楼项目实现建设与运营成本降低30%,相关数字化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智能家居市场保持每年20%的高速增长,深圳南山区在地铁项目建设中引入BIM与数字孪生技术,使运维效率提升40%。这些创新实践推动房地产企业从单纯的空间提供商,逐步转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城市生活服务商。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所经历的,是一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刻转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城市更新不断深化、绿色与科技深度融合,正共同重塑行业的底层逻辑与发展路径。对市场参与者而言,紧跟城市群发展步伐、深耕存量运营、积极拥抱绿色与数字变革,将成为把握新周期机遇的关键。正如住建部所强调——“好房子”的建设不仅是品质升级,更是一场涵盖规划、建造、服务全链条的深刻革命。而这场革命,正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十年最广阔的发展空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