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现场签证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因出现与合同约定条件不符的实际情况,需对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未涵盖、施工图预算或定额费用未包含、但施工过程中确需发生的工程内容,进行事实确认及费用认定的书面凭证。它不同于设计变更,而是对施工过程中特定事项的补充记录,涉及工期、工程量、施工条件等多个方面,其签署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算的准确性与合规性。为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防范结算争议,以下就工程签证单签署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展开说明。
▲工程签证概述与法律属性
工程签证本质上是发承包双方就合同履行中特定事件达成的补充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其内容通常包括事件描述、工程量确认、工时记录、材料使用情况等,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操作中,签证事由多样,如隐蔽工程验收、施工条件变化、非承包人原因的停工或返工、材料代换等。由于涉及经济与工期责任认定,签证单的及时性、真实性、规范性尤为重要,任何疏漏都可能引发后续纠纷。
〔1〕资料员的职责与初审要点
资料员作为项目监理机构文件流转的核心岗位,承担着签证资料的接收、初审与传递职责。首先,应严格核查《工程签证单》格式是否符合项目已确定的标准化模板,确保事项分类、编号等基本信息完整。其次,需逐一核对签字盖章是否齐全,包括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等相关责任人的手写签字及单位公章。再次,要重点审查申报日期是否在合同约定的时效范围内,例如合同规定签证事项发生后7日内申报,若超出此时限,应予以退回并说明理由。此外,资料员应建立详细的签证管理台账,记录每份签证的接收时间、当前状态、审批进度等信息,并借助内部传递单实现闭环管理,便于后续跟踪与复核。
〔2〕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核查责任
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接收到经资料员初审通过的《工程签证单》后,应重点进行实质性审核。首先应确认支撑资料是否齐全,如现场照片、测量记录、会议纪要、联系单等,确保签证内容有据可查。其次,需核对签证事项是否属于合同约定范围,是否与图纸、招标文件、施工方案等前期文件相冲突。审核通过后,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共同进行现场复核,实地测量、取证,确认工程量或施工条件变化的真实性。复核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应在现场记录上签字确认。监理工程师在签署意见时,应避免使用“同意”“已审核”等模糊表述,而应具体说明复核内容、核实数据及结论依据,例如“经现场实测,某部位挖方工程量确为XX立方米”。如存在工程量或事实偏差,应现场提出修正意见。为强化过程证据,建议留存现场复核影像资料,作为附件归档。
〔3〕确保签证处理的时效性与规范性
项目监理机构在接到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签证单》后,应在合同或管理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核与反馈。对于符合要求的签证申请,应及时组织现场复核并签署意见,不得无故拖延积压。对于资料不全、事实不清或不符合合同约定的签证,应明确注明退回事由,要求施工单位补充完善后重新报审。延迟处理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还可能引发施工单位对监理公正性的质疑,甚至产生“卡要”等不良嫌疑。
在签署权限与表述层面,项目监理机构应遵循“就低不就高”原则:能够签认具体工程量的,不直接签认费用;能够确认单价范围的,不轻易签认总价。例如,可写明“经核实,某工序工程量约为XX,具体结算单价按合同相关条款执行”,为后期结算审核留出合理空间。由于最终结算审计单位不确定,过于笼统或超权限的签认容易导致后续争议,明确、分层级的签认方式更利于明确责任、减少纠纷。
▲完善工程签证管理的补充建议
除上述重点环节外,建议各单位建立健全签证管理配套机制。例如,明确不同金额或类型签证的审批流程,推广使用数字化签证管理系统以提高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定期组织签证管理专题培训以提升各参建方专业能力。施工单位应提升签证申报的主动性与规范性,建设单位应强化过程监督与最终审批责任,共同构建高效、互信的签证管理环境。
工程签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体现,规范签署流程、明确各方职责、严守时效要求,不仅有助于防控经济风险,也为项目顺利推进与后期结算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将签证管理纳入常态化、标准化轨道,才能有效提升整体工程履约质量与合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