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响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因素及如何审计效率(上)加强政府工程投资审计 2025-07-02
返回列表

  道路工程现场踏勘审计高校工程审计效率,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工程审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与取得的审计成果之间的比率关系。审计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探讨的问题。陈莉等从博弈论出发,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了影响审计效率的成本因素与处罚力度因素,认为“审计成本越低,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效率越高;同时处罚的力度越大,双方造假的可能性就越小,故而审计效率也越高”。许百军以新制度学派的组织理论为依据,从审计组织领域的视角探讨了审计绩效、审计治理结构的涵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并且得到审计以及相关组织有效的遵循,是提高审计绩效的基本制度条件”。管亚梅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了“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计划、审计组织、审计环境、审计对象”等六要素对审计效率的制约影响。孙泽钰等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分析,认为内部审计流程、学习与成长、被审计单位、高校管理层等会对高校审计效率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提升审计效率要从审计程序的各环节着手,即“审计效率的提升贯穿于整个审计程序中,从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一直到终结阶段”。

  纵观既有研究,关于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外乎审计环境、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制度、审计管理、对审计的监督等。不过因为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的不同,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够全面、系统,且难以达成一致。就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工程审计开展情况来看,一方面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相当突出,另一方面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是相当突出,制约了高校工程审计的事业发展。

  故而,全面系统地分析高校工程审计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高高校工程审计的效率,推动高校工程审计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此,文章拟抛砖引玉,引入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对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南京高速工程纠纷审计

  ▲内部控制理论及其与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关系

  内部控制源于“内部牵制”,其是在长期的社会管理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现在为止,内部控制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等五个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理论认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单位或组织内部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而存在的,其要求相关各方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行事,这包含了双层含义:一是规则本身就是控制;二是只有保证规则充分实现,规则的目标才能达成”。

  按照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五个要素的紧密联系,协调联动,发挥合力,确保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都需要内部控制。高校工程审计亦不例外。

  高校工程审计涉及委托人(以学校为主体或者说代表学校行使管理权的高校领导层)、审计主体(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被审计单位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要遵照内部控制制度,即一定的规则与规范来确保这些利益得到维护或平衡。

  而工程审计效率的提升必须要以遵循这些规则与规范为前提条件。同时,不论是工程审计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还是所在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能够合理确保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管理的规范,为工程审计效率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追寻内部审计的历史轨迹,不管是在财务领域还是经营领域,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一直是一种控制机制。工程审计甲供材

  工程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其中一种方式,不但直接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评价并协助组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尤其是工程建设方面的内控体系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审计效用最大化的实现。我们认为,内部控制和高校工程审计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提升,可以促进整个高校特别是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反过来,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提高,又需要内部控制,并受其影响。故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视角,研究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既是可行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对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上所述,工程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程审计影响内部控制系统并受其影响。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寻求提升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时,必须就内部控制系统五大要素对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1〗控制环境的因素分析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系统赖以存在与运行的环境。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审计所处环境的好坏,是否受到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是否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鉴于高校内部审计的“内部”和“受托”性质,以及高校领导层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决定了理性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必然选择对高校领导层的领导权力的服从。故而,高校工程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高校领导层对工程审计相关工作重视和支持的程度。比如:

  (1)高校领导层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理念,对工程相关内部控制建设是否持肯定或支持态度等。

  (2)高校领导层对工程建设方面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及其授权方式,是否选聘工程专业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等。

  (3)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相关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专业胜任能力,是否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廉洁教育等。工程审计行业发展环境

  (4)工程审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是否独立设置还是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是否配备专业的工程审计人员等。

  (5)高校领导层倡导的审计文化,是否重视工程审计的作用,是否支持工程审计人员的工作,被审计单位是否接受、支持及配合工程审计人员工作等等。

  总体而言,高校领导层对工程审计就越重视,就越善于加强对工程审计的组织管理与领导,给工程审计创造的审计环境就越佳,就越能够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反之,就忽视甚至限制工程审计职能的发挥,进而使工程审计的效率无法提升。

  〖2〗风险管理的因素分析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风险是一个事件、行动或不行动对相关的组织或活动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客观来说,在高校工程建设和工程审计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施工单位以追求盈利为目的,往往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合同要求与工程规范施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者是在工程结算时,不按所在地区的计价规范计价,高估冒算,质次价高。

  (2)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失职渎职,甚至是协同舞弊,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3)工程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工程审计的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无法适应工程审计的需要,不少高校缺少工程专业出身的审计人员,往往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从事工程审计工作。

  (4)工程审计的内部管理不够科学合理。例如审计任务完成时间不明确,审计问题协调不及时,审计工作考核检查不严格,审计内容与目标不明确,审计技术方法不适用等。上述这些风险的存在,不但会影响工程审计的效果,而且制约着工程审计的效率。而风险管理就是及时识别这些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故而,风险管理的好坏也会制约影响工程审计效率的提升。加强政府工程投资审计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