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过程审计收费〖3〗控制活动的因素分析
控制活动是指单位或组织按照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实现单位或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单位或组织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针对在高校工程建设过程和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常采取的控制活动主要包括:
(1)预防性控制,即为防止错弊现象的发生,加强事前控制。比如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理想的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通过招标或政府采购形式选购工程用主要材料与设备;恰当授权与明确分工,从而减少错误,防止舞弊;进行业务培训,来减少技术上的差错;加强经常性监督,以克服不谨慎或疏忽所导致的错误;建立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批制度,确保工程资金安全等。
(2)检查性控制,即通过检查监督,发现和查明业已发生的错弊现象。比如对隐蔽工程的监督;在现场审计时关注实际工程量与主要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和质次等,查明和发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等情况。
(3)纠正性控制,即对已发现和查明的业已发生的错弊现象进行纠正,因为控制活动是针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这些措施能否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纠正错弊,关乎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亦必然会影响到工程审计的效率。工程项目调增审计
〖4〗信息与沟通的因素分析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通过一定的方式辨别、获取适当的信息,并且确保信息可以有效沟通,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按照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工程审计中涉及的各利益相关者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必然产生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存在,更是加剧了利益冲突的发生。工程审计要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必须获取充分适当的信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状况,并加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沟通,“充分关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故而,信息与沟通也会影响到工程审计的效率。
〖5〗监督的因素分析
在工程建设与工程审计过程中,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既关乎相应控制目标能否实现,也会影响工程审计的效率。而监督正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的一种检查活动,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采取必要行动,可以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有效地运作,是对控制的再控制。故而,监督也会影响到工程审计的效率。
▲提高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对策建议
对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审计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措施,以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风险评估与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畅通信息与沟通渠道、强化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等,使工程建设与工程审计的相关内部控制得到不断完善,并持续有效运行,进而推动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提升。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也是树立内控意识、塑造审计文化,从而促进提高工程审计效率的基础。一个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需要委托人、审计主体和被审计单位三方的共同努力和有效配合。
高校领导层要树立内部控制理念,授权或委派专业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教育,同时,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的工程审计监督作用,帮助解决审计监督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通过“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审计效果,更好地争取学校领导及有关方面的支持。被审计单位要自觉接受、支持与配合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审计监督,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只有当内部控制成为上述三方的一种正常的思维习惯与工作方式后,内部控制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工程竣工审计对接会
〖2〗加强工程审计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目标,在于如何正确发现及识别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要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工程审计中风险存在的必然性。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积极探索设置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依据已确立的评估指标,分析判断工程审计的风险,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与工程审计过程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工程审计结果的影响程度。按照风险影响程度及单位或组织的承受能力,决定采取接受风险、规避风险、消除风险或者将风险对工程审计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结合风险应对策略,采取必要的切实有效的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是提升工程审计效率的关键。前面提到,控制工程审计风险,提升工程审计效率,可以采取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与纠正性控制等控制活动。
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下列一些具体的控制措施,以合理保证工程审计结果,提升审计效率。
(1)健全规章制度。参照国家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程建设与工程审计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与采购、进度款审核与支付、工程签证与审核、工程结算、工程审计等与关键环节的工作。
(2)提高审计技术和方法。在现阶段高校工程审计人员少、素质低、任务重的现实条件制约下,可以采用“一审与二审相结合、普查和抽查相结合、定额和市场相结合、内审和外审相结合、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明确职责分工,把握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确保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改变当前由财会专业人员从事工程审计的现状,吸纳一定数量的工程专业人员加入到高校工程审计队伍中,着重从“教育培训、选人用人、工作保障、监督制约”四个方面构建高校工程审计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升高校工程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技能。工程审计做什么工作
〖4〗畅通信息与沟通渠道
畅通信息与沟通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状况,对于提升工程审计效率至关重要。
(1)畅通与学校领导层的信息与沟通渠道。要建立健全定期向学校领导层汇报工作的制度,让领导知晓工程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努力以及工程审计的价值,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2)畅通审计内部的信息与沟通渠道。确保工程审计人员彼此之间在审计机构内部及其他环境的持续有效的沟通互动,尤其是在审计负责人向审计人员作出反馈依据发出信息时显得特别重要。这既可以落实责任到人,又能够协调彼此,减少信息反馈的时间,进而提升效率。
(3)畅通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与沟通渠道。改善和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审计关系的基础。一要加大工程审计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促使被审计单位支持配合工程审计工作。二要推行文明审计。比如对审计人员进行文明服务培训,改进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审计人员的亲和力;采用“一次性告知”,以标准样本及规定提交期限的方式向建设单位提供一份工程审计所需资料(含工程量清单、计费依据、工程量计算式、工程合同、现场签证、审批签字等)的详细清单;培训被审计单位的经办人员,帮助经办人员逐步提高工程管理与项目送审等方面的合作素质,既能够加强工程现场管理,又能够节约工程审计所需资料的准备与提交时间。
〖5〗强化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作与工程审计效率持续提升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监督。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要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工程审计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压力。比如可以把工程项目的送审时间、审结时间与规定的审计实效对比,从而发现偏差,督促相关人员提高审计效率。同时,要通过持续有效地监督,修正审计程序的不合理之处,增强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审计效率。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来自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建立相应的监督与投诉渠道,让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可以监督审计机构及其人员的审计行为与审计效率,使得高校审计工作更加文明、优质、高效。工程审计哪家质量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