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付款时间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建设项目投资管控的最后一道关口,其审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投资效益的有效实现。在当前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投资主体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强化竣工决算审计已成为规范建设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审计实践,系统梳理竣工决算审计的重点内容、常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审计实效提供参考。
▲审计的重点环节与关键内容
竣工决算审计涉及工程造价的多个维度,需从工程量、材料价格、定额套用及配套工程等方面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准确。
〖1〗严格核定施工工程量
工程量核算是竣工决算审计的基础工作,因其内容繁杂、依据多样,极易出现多算、重复计算等问题。为提高审计效率与准确性,应把握以下重点:
(1)关注投资占比较高的分项工程,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级装饰工程等,对其进行逐项详细审查;
(2)针对易出现计算混淆或漏洞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核,如内外墙体工程量应以实砌体积为准,扣除梁、柱、门窗等所占体积,审计中需警惕施工单位少扣或不扣相关构件体积的行为;保温隔热墙等隐蔽工程也常存在虚报工程量的情况;房屋拆除工程审计重点
(3)防范重复计算问题,如钢筋混凝土基础T型交接处、梁板柱节点区域钢筋等部位,应严格对照图纸与计算规则,避免同一部位多次计费。
〖2〗审核材料用量与价格差异
材料成本在工程总造价中占有较大比重,审计时应重点审查主要建筑材料和安装工程材料的用量与价格。
(1)材料用量审核需结合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与定额标准,核对其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一致,特别关注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等主材的实际消耗量与结算量差异;
(2)材料价差审核应区分定额价与市场价,结合采购发票、合同条款及市场价格信息,分析价差计算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应审查其价格确认程序是否规范,调价依据是否充分。
〖3〗审计变更工程的定额套用
工程变更是竣工决算审计中的高风险领域,施工单位常通过高套、错套定额等方式抬高变更费用。审计时应重点关注:
(1)变更项目是否真实发生,手续是否完备;
(2)变更单价是否遵循合同约定原则,如合同中是否有相同或类似项目可参考,新增单价组价是否合理;大连工程预决算审计
(3)是否存在将低定额子目套用为高定额子目、擅自调整人工与材料补差标准等行为。
对价高、工程量大或易混淆的定额子目应进行逐项复核,确保套用准确。
〖4〗区分主体工程与配套外网工程
竣工决算中常出现将室外配套的水、电、暖外网工程费用混入主体工程的情况,导致造价虚高。审计时应严格区分两类工程的界限,审查其费用归集是否准确,避免重复计费或费用错位。
▲审计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1〗违反定额规定,高套、错套费率
工程取费通常以人工费或直接费为基数,按工程类别与企业资质等级确定费率。审计中常见问题包括:
(1)施工管理费率套用错误,如低资质企业套用高费率;
(2)专业工程费率适用不当;
(3)独立费用计取缺乏依据。
此类问题导致工程费用虚增,审计时应结合企业资质文件与计价规范,逐项核查费率执行的合规性。工程结算内部控制审计
〖2〗违反工程量计算规则,重复计量
工程量多计、重算现象较为普遍,典型表现如下:
(1)土方工程中,外运土方量未扣除回填土部分;
(2)实际未施工项目仍在结算中列支,如合同内含但已取消的地面保温工程;
(3)使用旧材料仍按新材料计价,如装修工程中拆除再利用的材料未作价格调整。
审计人员应熟悉计算规则,结合竣工图与现场核实,逐项比对实际完成内容与结算内容。
〖3〗利用“不均衡报价”调整合同价
部分施工单位在投标时采取“不均衡报价”策略,对预计工程量增加的项目报高价,对可能减少的项目报低价,以在结算阶段获取超额利润。审计中如发现某些项目单价显著偏离市场水平或合理成本,应依据合同约定及计价规范予以纠正,确保结算价格的公平合理。
▲提升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1〗加强项目建设与预算执行审计
(1)严格审查建设资金的来源、到位与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合法合规、专款专用,杜绝挪用、挤占等行为;工程审计知识点
(2)强化概(预)算执行审计,核查设备采购、材料消耗是否控制在概算范围内,重点分析超概算原因,推动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
〖2〗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传统竣工决算审计因事后介入,难以全面掌握项目实际情况,审计风险较高。建议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特别是在隐蔽工程、重大变更等关键环节提前介入,通过过程监督、影像资料留存等方式,夯实审计证据基础,提升决算审计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3〗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综合能力
竣工决算审计涵盖土建、安装、装饰、市政等多个专业,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备财务审计知识,还需熟悉工程技术、计价规则与市场行情。审计机构应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人员参与专业培训、现场调研与市场询价,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对复杂问题的识别与应对能力。
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一项系统性强、专业要求高的工作,面对工程量核算、材料价差审定、定额套用核查等多重挑战,审计人员需以规范为依据、以事实为基础,从源头防范造价虚增问题。通过强化前期介入、推行跟踪审计、提升人员素质等举措,可有效增强审计监督效能,切实保障建设资金的安全与效益,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建工程审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