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程预算咨询公司2024年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市更新的八项核心任务,标志着城市发展方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提质的新阶段。该文件不仅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前瞻性的政策指引,也为建筑及相关产业链企业打开了规模达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本文将从政策内涵、行业机遇与实施路径三大层面展开深入分析,助力行业把握新一轮发展窗口。
▲政策核心:八大任务系统重塑城市发展路径
本次《意见》围绕城市安全韧性、功能完善、生态宜居与人文传承四个关键维度,明确了以下八大重点任务:
〔1〕居住品质提升
从单一建筑改造扩展至社区乃至街区层面的整体提升,构建以“安全+舒适”为核心的现代居住体系。
(1)既有建筑改造:加快推进D级危房拆除,分类实施C级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同步融入节能低碳与功能优化。例如,上海瑞康里项目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功能混合开发实现“烟火传续”,显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2)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明确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点排查燃气管道、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支持电梯加装,完善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郑州沙湖村采取“统规统建”模式,将157栋自建房整合为集居住、商业与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社区。
(3)完整社区建设:以“15分钟生活圈”为引导,补齐社区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短板,推动嵌入式服务设施落地,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
〔2〕城市功能升级
(1)基础设施更新:系统推进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设施改造升级。2025年前计划投入约2000亿元用于相关城市更新项目,增强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2)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绿道网络贯通,严格保护历史建筑与街区风貌,杜绝“拆真建假”行为,促进生态与人文协同发展。宁夏仿古工程预算招标
▲行业机遇:三大转型方向打开新发展空间
在城市更新政策推动下,建筑行业迎来以下三方面结构性机遇:
〔1〕技术驱动的精细化建设与运维
(1)模块化与装配式技术应用:中建八局在上海恒隆广场改造中采用模块化箱体结构,实现“零干扰”施工,工期缩短50%以上,精准契合城市中心区更新需求。
(2)智慧化集成与管理:济南舜泰广场通过AGV机器人实现智能停车,效率提升3倍;台州官河古道项目植入光纤传感系统,对水质、结构安全进行实时监测,为运营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2)存量资产运营与价值重塑
(1)工业遗存活化利用:万科将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旧厂房改造为“上生·新所”,引入文化创意、办公研发与商业休闲等多元业态,年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成为存量更新的标杆项目。
(2)社区服务与长效运营:老旧小区改造后亟需专业化物业与运营服务跟进。郑州试点“街区化物业管理”模式,破解零散片区治理难题,提升社区可持续运营能力。
〔3〕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1)建筑节能与能源管理:政策明确持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上海浦东新区在多个更新项目中试点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年均发电量达300万千瓦时,有效降低建筑碳排放。
(2)生态修复与融合发展:重庆探索“肥瘦搭配”模式,整合专项债等资金推进长江沿岸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漳平工程预算排名全国
▲实施路径:系统破解更新过程中的关键难题
为保障城市更新行动顺利推进,需重点从资金、参与机制与文化保护三方面构建实施路径:
〔1〕创新融资机制,破解资金约束
(1)多元化资金渠道:政策鼓励专项债、REITs、保险资金等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天津柳林片区通过“城市更新基金+银行信贷”组合模式,成功融资120亿元,为大体量更新提供资金保障。
(2)政策弹性支持:苏州出台政策允许存量建筑在5年内临时转换使用功能且不调整土地用途,有效降低企业参与更新的制度成本。
〔2〕构建协同共治的公众参与机制
(1)全流程社区协同:成都“金角银边”项目引入“社区设计师”制度,居民借助VR技术参与改造方案设计,项目完工后社区公共空间使用率提升40%。
(2)长效治理机制建设:上海阳曲小区在改造后成立“居民监督委员会”,参与公共设施维护与社区管理,确保更新成果可持续。
〔3〕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创新利用
(1)最小干预与活化利用:福州烟台山更新项目保留80%历史建筑,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植入文创、商业等新功能,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
(2)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体验:台州官河古道运用AR技术复原宋代商贸场景,文化消费占比提升至35%,实现历史场景的现代转化。双鸭山消防工程预算
▲未来展望: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发展范式转型
政策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这意味着建筑行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逻辑,从过去“大拆大建”走向以保留提升为主的“有机更新”。面向未来,企业应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1〕紧抓政策窗口期
预计到2025年,全国城市更新相关投资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具备资金整合、技术集成与运营管理综合能力的企业将获得市场先机。
〔2〕构建技术壁垒
BIM、智能监测、低碳材料等新技术应用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例如,芜湖人民城市驿站项目采用光伏发电玻璃幕墙,实现建筑能耗降低30%,展示了技术赋能更新的巨大潜力。
〔3〕推动生态与文化价值转化
上海蟠龙天地通过“公园+商业+历史街区”融合开发模式,将传统街区转变为年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的文旅地标,区域土地价值提升2倍以上,彰显出文化引领、生态赋能的发展路径。
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筑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城市功能、治理方式与文化内涵的系统性重构。建筑企业应主动把握政策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运营能力为支撑,积极切入规划策划、投融资、建设管理、长效运营等全链条环节,在万亿级市场中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十年,能够将“安全、绿色、智慧、人文”理念贯穿于城市更新全过程的企业,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政府工程预算跟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