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策略与实践路径分阶段精细管控建设工程定额概算 2025-09-25
返回列表

  工程概算费分为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所需预期或实际发生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通过建设活动形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需投入的一次性费用总和。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关乎项目投资效益,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构建系统化、全过程、精细化的造价管控机制,已成为建设主体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本文将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分阶段阐述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措施。

  〖1〗设计阶段:以技术经济优化为导向,从源头控制造价

  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成本的核心环节,据统计,设计决策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程度可达70%以上。因此,该阶段的造价管理不能仅限于被动审图,而应主动介入,推动技术方案与经济合理性深度融合。

  首先,应积极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模式。通过引入多家设计单位参与竞标,并组织专家从创新性、功能性、可施工性和经济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审,从而优选设计方案与设计单位。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励设计单位在项目整体规划、建筑形态与使用功能方面进行创新,还能促使其主动在控制工程造价方面进行优化。

  其次,应全面实施限额设计,建立并完善设计经济责任制。项目投资估算是初步设计概算的上限,初步设计概算则是施工图预算的控制依据。设计人员应在各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将成本意识贯穿于设计全过程,在确保技术指标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多方案比选、材料设备选型优化等手段,实现造价的有效控制。同时,应建立健全设计奖惩机制,对节约投资的设计行为予以激励,从制度上保障造价管控的落实。厂外工程的概算

  〖2〗招标投标阶段:以规范程序为基础,实现合理定价

  招标投标是确定项目合作单位和合同价格的关键环节,涵盖施工招标与设备材料采购招标两方面。通过规范、透明的招投标活动,建设单位能够择优选择合作方,对项目投资、质量与进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严格招标程序,确保公平竞争。招标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原则,加强对投标单位资质和履约能力的审查,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防范资质挂靠或业绩造假风险。

  (2)完善招标文件编制,夯实合同计价基础。造价管理人员应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造价信息,深入研判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工程范围、计价原则、风险分担、变更处理等条款,避免后期出现争议。

  (3)坚持合理低价中标,杜绝恶意低价竞争。业主方应正确处理价格与质量的关系,不宜片面追求最低报价,而应结合企业信誉、技术方案、施工组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标,防止因投标单位低于成本价中标而导致质量隐患或履约纠纷。

  〖3〗施工阶段: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加强过程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项目资金投入最集中的时期,也是招标成果和合同条款具体执行的阶段。该阶段的造价管理重点在于强化履约行为监督,确保实际成本不突破预算目标。

  首先,应严格管理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任何涉及费用调整的变更都必须经过规范的审批程序,确保变更必要性、方案合理性和计价准确性,避免随意签证导致造价失控。工程概算的取费

  其次,要加强材料与设备的价格控制。对于主要建材和设备,应实施动态价格监测机制,在合同中明确调价规则,对于大型设备或特殊材料可考虑采用甲供或甲控方式,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另外,推行全过程造价咨询与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计量、计价、支付等环节进行实时审核,可有效避免超付、错付等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竣工阶段:以资料完善为支撑,确保结算真实准确

  竣工结算阶段是造价控制的最后关口,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成本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在此阶段,造价人员应依据施工合同、竣工图纸、现场签证单、费用定额及相关政策法规,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资料进行全面审核。重点核实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签证手续是否完备、计价原则是否符合约定、各项费用取定是否合理。尤其对于争议问题,应本着契约精神和客观原则进行协商解决,必要时引入第三方评审,确保审核后的结算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工程实际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贯穿项目全过程系统性工程,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协同配合,从设计优化、招标规范、施工严控到结算精细等环节共同发力。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造价管控体系,才能在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工程定额概算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