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算合同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投标,电子投标的历时还是很短,不过线上线下的差异性,亦让不少投标人踩到了“坑”?如今都不需要别人举报,一招“查重”就使围标串标变得有迹可循。
(1)投标人IP地址或者Mac地址重复
围标情况下,多个厂商的投标工作是由主导围标行为的厂商完成的,这个时候常常标书全部是这个厂商的员工撰写,甚至有可能由某一个人直接拿几个公司的采购平台账号,上传投标文件进行投标,因此造成投标人IP地址重复、Mac地址重复。
有些人知道IP地址重复这事,为了防止IP地址重复,可能会在公司里面投标后,再拿着笔记本在家里或酒店里上传另一个公司的标书,以为这样就没问题了,实际上,这时候投标人Mac地址还是一样的,都是徒劳。
(2)投标供应商基本信息重复
对于同一个采购项目,投标供应商中,有两个或者多个供应商出现基本信息重复,如联系人姓名、电话、邮箱、公司地址等内容重复。
两个或者多个供应商股东存在关联关系,这个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的数据公司可以查到。
还有就是公司办公场所租赁人或者拥有人一致地。
(3)招标公告问题(时间短、部分重要信息不公开)
在公开招投标情况下,招标采购人员为了担心许多有竞争力的公司进行投标报名,把招标公告时间定得特别短,这样留个潜在供应商报名时间短、投标文件准备时间短,排挤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
注:公告时间在政府或国企单位,是有时限要求的,民企相对比较随意。工程结算材料价格
(4)投标文件雷同
投标文件属性雷同。经过软件对比投标文件电子文档的属性,当不同公司的电子投标人作者、最后一次保存者、公司等内容雷同时,表示很有可能出自于同一个之手,存在着围标嫌疑。
投标文件内容一致。一般表现为技术标中的相应内容、方案细节雷同,投标文件中的瑕疵雷同,例如,错别字都完全一样。也有低级的雷同,例如,A公司的投标文件中写了B公司的名称、放了B公司资质文件等,典型地属于投标文件复制导致,围标无疑。
(5)投标价格接近测算价或内部最高限价
在没有公开内部最高限价的时候,由投标人接近接近测算价或内部最高限价中标。最后中标人已经接近最高限价的情况下中标,串标嫌疑非常大。
(6)供应商伴随投标
为了保障充分竞争,引进优质供应商,公开招投标或者邀请招标时,都会要求最低投标供应商数量。所以招标投标过程中,想要实现投标供应商数量的要求,有厂商就会拉一些“小伙伴”过来陪标。一般每个厂商的“小伙伴”是固定的,当投标多次后就会发现,几个厂商在不同采购中经常性的同时出现,而且中标人都是其中固定的一个(围标嫌疑很大),这种情况单看某一个采购项目,比较难以发现,必须要分析多个项目。
(7)截标时间段短
为了排挤部分供应商,与合作供应商提前沟通需求、方案,让截标时间靠近发标时间,让潜在竞争对手的方案编制时间非常短,以达到排挤的目的。工程合同单价结算
(8)供应商中标率异常
有厂商投标几次中几次,中标率异常地高,如果这个厂商不是行业龙头,实力一般甚至于较差时,串标嫌疑很大;
还有同一供应商非低价中标频繁。
(9)历史投标异常间接产生的嫌疑
许多厂商以为当次投标非常注意,不会发现问题,但其实不尽然。
历史某次投标的IP地址或Mac地址重复,致使两者已经被关联上了,在新的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就算很注意,投标过程中没有留有痕迹,但是还是会出现问题,有围标嫌疑。
(10)报价清单价异常
有些采购报价单项数多,在投标过程中,在设定好一个投标厂商价格后,为省事,将另外围标伙伴的价格直接乘以一定的系数,这样会使几个投标厂商的报价情况,呈现出规律性递减或者递增。工程结算审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