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与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如今的竣工结算早已告别了过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粗放阶段。工程造价信息日益透明,审计要求愈发严格,重复审核也成为常态。因此,在办理竣工结算时,除了重点关注结算金额的准确性,更要高度重视程序的合规性,避免因流程不合规带来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与沟通成本。
竣工结算作为建筑工程中的系统性工程,涵盖广泛的专业领域与复杂的结算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这不仅体现在编制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现场经验,更要求其熟练掌握施工定额与规范,精准把握工程量计算方法。同时,编制者还需深入理解定额子项的具体构成、费用计算方式及工程造价整体编制流程。唯有系统掌握上述知识与能力,才能确保竣工结算文件的质量与权威性。
〖1〗扎实做好前期准备,深入理解合同条款
前期准备工作是竣工结算顺利推进的基础。首要任务是全面研读总承包施工合同,依据合同中的计价条款,合理划分专业类别。这不仅有助于清晰掌握各专业项目的收入构成,也为后续开展精细化成本核算奠定基础。
其次,需细致分析合同中关于各项费用的计取依据。例如,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应如何计算补偿款,政策性停工情况下总承包单位可获得哪些具体补偿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结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在吃透合同内容的基础上,造价人员还需深入施工现场,全面把握施工实际进程,确保各类现场资料与签证手续齐备、规范。
〖2〗跟踪现场变化因素,及时获取业主确认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情况往往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部分建设单位管理流程尚不完善,常出现设计变更手续不全、书面确认文件滞后、图纸未经审核即施工等问题,进而导致现场签证办理不及时。
因此,在竣工结算编制前,造价人员应主动对接工程技术部门,全面掌握现场实际变化情况,并争取尽早获取经业主确认的书面资料,作为结算编制的有效依据。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施工过程中的索赔情况难以完全避免——无论是因业主指令不当,还是受地方政府临时管控要求导致的停工,都可能引发索赔需求。然而,多数情况下总承包单位难以及时与业主完成索赔事实的确认,这为后期结算中索赔金额的确定带来挑战。即便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完整确认文件,也应主动与现场施工人员沟通核实情况,尽可能还原事实原貌,并撰写详细说明文件,为后续与业主协商提供依据。
〖3〗熟悉清单计价规则,关注材料价格波动
近年来,受建筑市场波动影响,建材价格变化对竣工结算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在研读总承包合同时,应特别关注与价格波动相关的调价条款,充分挖掘因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合同价款调整空间。
目前常见的合同模式多为单价合同,计价方式主要遵循清单计价规范。这就要求编制人员不仅要熟悉清单内容及其计算规则,更要明确清单与定额在工程量计算方面的差异。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模式执行工程量计算,避免因规则理解偏差导致工程量出现重大误差。
此外,合同中的暂估项与暂估价部分,是施工过程中需与建设单位重点沟通的内容。由于大多数暂估价材料或设备需在施工阶段重新核价,因此在结算编制前,必须与业主明确该部分费用的最终计取方式。当然,竣工结算涉及的文件远不止于此,本文仅就其中关键且常见的几类资料进行说明。
〖4〗精细计算工程量,统一统计口径
工程量计算是预结算工作中最为繁琐、耗时的环节之一。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阶段进行工程量核算时,必须以最终版施工图纸及过程施工文件为依据,确保所有手续齐全、有效。应系统收集所有变更通知、会议纪要、现场签证、停复工通知等过程资料,凡涉及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调整的项目,均需经建设方代表签字确认并妥善存档备查。
工程量的统计必须注意保持统计口径与计量单位的一致性。施工图所列项目应与工程量计算规则中对应的项目完全匹配。编制人员除了需熟悉图纸内容,还应深入理解计量规则中每项工程所涵盖的具体内容与范围。
工程量计算完毕后,即进入套用定额子目阶段。在此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项目名称是否与图纸标注一致、子目工作内容是否与设计相符、主材价格选用是否合理、定额单价套用是否准确等。完成预算单价编制后,需按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费率文件及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取费。若合同中另有专门约定,则应优先遵循合同条款。
〖5〗依据施工变更,精准调整量差
所谓“量差”,是指原施工图预算中所列分项工程量与实际完成工程量之间的差异。这部分差异是竣工结算文件中的重要组成,主要来源于以下四类情况:
(1)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开工后,因某些因素影响,设计单位需调整原施工方案,经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该文件将作为结算阶段工程量增减的依据。
(2)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在实际施工中,因现场条件限制、材料供应问题等原因,施工单位需申请变更原设计。此类变更须经设计与建设单位共同审核同意,并形成《设计变更洽商记录》,作为后期调整工程量的合法依据。
(3)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建设方可能因自身需求变化、资金到位情况等原因,要求增加或删减部分工程项目,或调整施工方法。此类变更须经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共同协商确认,并签署洽商记录,方可作为结算依据。
(4)监理或建设单位工程师提出的设计变更。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或业主工程师如发现原设计存在错误或不足,经设计单位认可后,亦可提出设计变更建议。
竣工结算编制是一项高度系统化、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涉及技术、经济、法律、管理等多个层面。施工单位若想在此环节掌握主动,就必须持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造价控制能力,重视施工过程中每一项基础工作的积累与规范。只有将前期准备、过程跟踪与后期编制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升竣工结算的整体质量,最终实现对工程造价的精细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