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工程结算规定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中,招标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编制质量日益凸显重要性。高质量的清单与控制价编制,不仅直接关系到基层政府对建设项目造价的有效管控,更是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范投资风险的基础防线。近年来,审计工作在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愈发聚焦于招标工程量清单与控制价的编制环节。审计结果显示,仍有部分项目在此方面存在显著问题,主要表现为编制不规范、清单漏项缺项频发、项目特征描述模糊不清等。这些问题不仅干扰了招投标活动的正常秩序,也给后续审计与结算带来诸多困难,甚至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与投资效益的降低,亟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存在的突出问题
〔1〕项目编制说明及清单特征描述不够清晰准确。编制说明的完整性与清单特征描述的精确度,是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及综合单价的基础前提。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材料基准价不明确、措施费计取范围模糊等问题;部分清单项目的特征描述过于笼统、缺乏关键信息,甚至完全缺失,致使组价时定额子目选用不全,相关费用漏计。此外,个别项目因设计图纸深度不足,实施内容界定不清,编制单位简单采用“项”为单位进行包干计价,导致竣工结算时实际工作量与投标报价严重不符,进而引发结算阶段的争议与纠纷,影响项目顺利收尾。工程可以随意结算吗
〔2〕清单工程量计算存在偏差。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加之部分项目招标周期紧张,编制过程往往较为仓促,导致工程量计算出现多算、少算或重复计算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清单计价普遍采用“单价固定、量调价不调”的结算原则,部分招标单位对清单工程量的准确性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仅将其视为参考依据,缺乏严格的复核机制。这种对工程量准确性的忽视,为有经验的投标人提供了操作空间,使其能够通过不均衡报价等策略,在结算阶段大幅提高工程造价,从而获取超额利润,损害招标人利益。
〔3〕工程量清单存在缺项与漏项问题。受制于紧张的编制周期,清单编制人员往往难以对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施工现场条件及具体施工工艺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从而导致部分应列项目在实际清单中被遗漏。例如,某些项目中,招标图纸与施工图纸均明确包含车库顶板种植屋面、止水带与扶手栏杆、女儿墙保温层、条形基础等工程内容,但在最终出具的工程量清单中却未见列项。施工单位在按图施工后,必然通过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等方式对漏项内容提出造价追认,造成工程造价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追加,最终导致项目总成本失控,严重影响投资计划的执行。
▲意见建议
〔1〕高度重视前期编制工作。建设单位应从根本上提升对施工图设计质量的重视程度,加强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环节的管理,着力提高招标图纸的设计深度与表达精度,为清单编制提供可靠依据,确保项目特征描述准确、内容覆盖全面。同时,清单编制人员应主动、深入地研读设计文件,积极进行施工现场踏勘,全面掌握项目设计意图、质量技术要求、现场实际条件及周边环境影响因素,并加强与设计、施工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协调,通过多方协作,共同研判,最大程度避免清单中出现漏项、缺项。西南工程结算管理公司
〔2〕全面提升编制质量水平。在编制招标控制价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与标准,确保编制说明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全面反映编制依据、计价原则及各项费用考虑因素。编制人员应对其计价思路与过程予以完整记录和说明,增强编制过程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同时,要高度重视工程量的计算准确性,积极与建设单位沟通协调,严格依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工艺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对照工程量计算规范,进行细致、精准的算量工作,从源头上保障清单数据的可靠性。
〔3〕加强对造价咨询机构的管理与约束。建议建设单位优先选用信誉良好、业绩优良、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的造价咨询机构承担清单与控制价的编制任务。同时,应通过合同条款进一步明确编制质量要求与违约责任,对因编制疏漏造成重大误差或损失的咨询机构,应按约定实施经济处罚,并视情况向行业主管部门反馈,推动建立失信行为记录与黑名单制度,形成行业自律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造价咨询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成败与后续实施的造价控制效果。各方责任主体必须从意识层面、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共同发力,系统提升编制工作的规范性与精准度,从而为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工程结算审计总价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