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造价网基于对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建项目审计案例实施分析,从项目批复、勘察、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等环节,探讨怎样有效实施土建项目造价管理。
笔者最近几年的审计工作中经手过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土建项目。说其具有代表性,一是由于以通信工程为主体的通信行业建设工作中土建项目占比不高,土建项目管理经验比较缺乏;二是这个土建项目的审计发现几乎囊括了土建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问题出现背后的原因值得挖掘,希望可以通过对这个审计案例的分析,来探讨怎样有效实施土建项目造价管理,期望能提供参考。
▲案例概况
X公司下属A县分公司综合楼土建项目,在2006年3月立项,2009年3月完成地质勘察,2009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10年3月完成工程主体施工单位招标,2010年5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2012年4月附属工程动工,2012年12月全部工程完工。项目结算送审金额为1,024.8万元,经审定的金额为919.4万元,审减金额为105.4万元,超投资计划金额为150.4万元。
▲分析与管理对策
【1】项目批复
(1)审计发现。这个项目从2006第一次批复至2009年,共有5份批复文件,建筑面积从1200历经3次修改至2500平方米,投资金额从250万元历经5次修改至769万元,批复内容只有粗略的建设内容与总体的投资金额,没有具体的投资明细。
(2)问题分析。这个项目批复几经修改,证明此项目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批复面积与批复金额不从实际出发,违背了项目立项与批复文件对项目的总体指导原则,为这个项目后来在施工过程中变更不断,实际造价超投资金额预埋下了隐患。
【2】勘察
(1)审计发现。涉及基础土方开挖的签证中有一项注明由于碰到弱风化特坚类岩石增加人工破凿石方。北京工程造价咨询排名
(2)问题分析。由签证的工程量来判断,采用人工破凿的不是局部,这个项目所处地块的地质条件明显和地勘报告中的二类土质不一致,明显可见该勘察单位并没有履行职责,但是在与该勘察单位签订的协议中,并没有对此约定勘察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建设单位没办法向其追责。
(3)管理对策。选择资质优秀的勘察单位,以及在勘察合同中明确责任,对勘察缺失或严重不到位影响施工造价的要对勘察单位追责。
【3】设计
(1)审计发现。此项目因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量增减占项目总变更工程量的比例达到69%。
(2)问题分析。设计深度不够,造成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变更,导致造价徒增、投资失控。
(3)管理对策。必须将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提高到造价管理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来,一定要牢牢把控住设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性与适用性。
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甄选与考核,以充分确保设计质量。
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选及优化论证,具备准确的分析和评价资料,确保所推荐的方案经济合理、切实可行;设计概算编制的工程量应基本准确、无漏项,定额取费标准正确,选用价格信息符合市场情况,计算无错误,经济指标分析合理、计价准确。
【4】招投标
(1)审计发现。这个项目施工合同签订金额达868.2万元,这其中公开招投标采购金额只有405.4元;采用邀请招标采购的有84.3万元;直接签订补充协议的291.7万元;单一来源采购金额86.8万元。简述工程造价的构成
(2)问题分析。在招标投标时,只注重了主体工程施工单位的招标,对于工程建设中的追加工程、附属工程以及追加工程量没有进行严格地限制,非招标的合同金额超过总合同金额的50%。一方面不符合国家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相关规定,存在法律合规风险;另一方面导致对工程的监管不足,给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以不同方式与理由增减工程留下了操纵空间,以进一步造成了工程造价的不可控。
(3)管理对策。必须严格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各个环节的采购。
【5】合同签订
(1)审计发现。主体施工合同中约定“工程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由双方代表在合同签订后开工前三天进行市场实地调查后确定,确定后的价格即为结算时的材料价,没有确定的材料价格以承包人的投标报价或有发包人代表签认的票据价格为准。”
在结算书中,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签认的主材单价显著高于市场价或当地指导价,例如楼梯面层幻彩虹花岗石签认结算价为480元/O(当期市场价格约为200元/O)、6L厚镀膜玻璃按180元/O补价差(当期市场价格约为100元/O)
(2)问题分析。施工合同中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约定的条款不合理,不科学,将会直接影响对造价的认定,而且争议出现的时候,令承包方处于劣势。
【6】施工管理
(1)审计发现:
➊施工单位多报、虚报工程量与价格。工程量多报的核减占总审减的47.40%;综合单价高于市场价核减占总审减的37.12%;错套定额核减占总审减的8.69%;其他占总审减的6.79%。
➋施工过程中变更大,完工工程量与最初设计完全一致的只占26%,增减变更工程量占74%,这其中因设计变更造成的又占总变更工程量的比例的69%。项目最终超投资批复150.4万元,超投资比率达20%。工程造价中的规费
(2)问题分析:
➊此项目工程变更巨大,令项目前期的设计、招标、合同等都形同虚设,究其根本原因是建设单位根本没有工程变更和签证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制度缺失使得管理部门对工程变更的约束和造价的控制不足,导致出现实际施工内容与计划施工内容差异较大,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随意增减工程、变更主材等情形,令招投标和合同约定失去实际控制意义。
➋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在这样大的工程变更情况下,监理原本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但该项目的监理却没有认真审核把关,使得监理流于形式。
(3)管理对策:
➊应当制定统一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与流程,加强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如规定设计变更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且由原设计单位审核;同时加强现场签证管理,限制单张签证的权利,控制累计签证价款的总量,凡总量或金额达到一定限额时,应签订补充合同对签证事项进行确认,同时应当进行工程量及造价的增减分析。如果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预算,必须经由概预算审批部门审查同意,然后进行概预算调整;而且应对增加工程总量进行限制,对附属工程、追加工程的量占整个完整工程量的比例约定上限,比如以20%以内为限,令整个工程量中招投标的工程总量占绝对比例。
➋择优甄选监理单位,加强考核管理,对监理不到位需进行追责。
➌加强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工程管理的水平,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在关键时点对关键事项提供审核建议。
以上为对于这个审计案例的分析,按照该案例反映的土建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造价管理意见与建议,供土建项目管理人员与审计同行参考。工程造价咨询资质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