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威工程造价国家正大力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其内容包括了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和造价的服务范围,把项目管理的概念扩大化,统一纳入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范畴;减少了设计、造价、工期等端口等相互不协调、相互推诿的情况,这是好的一方面;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各专业咨询的独立性将会被削弱。
而且随着国家对造价咨询公司资质条件的放宽,降低了进入门槛,进一步加剧的行业的竞争性,淘汰机制更为突出,大公司的挂靠现象将会进一步缩减。并且,无可否认这样带来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行业队伍的良莠不齐更为严重,亦会影响到社会对这个行业的评价。
因而,服务团队将会是未来业主选择咨询公司的一个重要方向。
全过程造价咨询的概念由来已久,如今更是纳入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范畴,然而全工程造价咨询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怎样真正把握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要点,提高服务维度,却是整个行业的痛点。
▲不同业态造价咨询的服务
住宅
房地产业被大家关注已久,各大地产商已积累相当丰富的设计思路,产品组合越来越成熟,户型设计越来越标准化,更新迭代逐步推进。
由造价指标来看,已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库,形成自身的大数据;通过造价来提供产品比选的概率在降低,进而在设计端减少了造价咨询工作内容。
对业主来说:产品对比测算可能只是印证他们已选择产品的正确性而已,非选择题。
业主在测算阶段选择造价咨询的范围越来越具体,仅是针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部位做局部的详细测算,再与原有指标比较,做增减账,很大程度减少了测算的工作量。水坝工程造价
例如推广的PC建筑,业主就可能仅是在怎样选择既满足国标要求,又可以降低成本方面,做进一步的部件施工选择,测算繁琐,方案变化千差万别,仅仅是针对标准层,对造价咨询企业是吃力不讨好的业务,但是不得不配合。
公建
由办公、商业角度来看,业态类型与产品组合存在多样化,造价咨询的工作内容相比住宅会多出很多的内容,设计优化是进行成本管控的必要措施。
设计优化分为结构、建筑与机电各专业,各优化方案的实施是需要优化方与原设计方的博弈产生的,在这个阶段造价咨询作为成本比较的第三方机构参与。
在结构确定的前提下,产品类型也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各种测算与比选会持续进行;以至于装修范围、租户/业主诉求,将成为项目中后期调整的主要方向,项目成本即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全过程咨询阶段
全过程在哪里
全过程服务分为四个阶段:设计(估算)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咨询服务。
现如今全过程造价咨询实质上仍然是以上述后三个阶段的算量核价为主的基础性服务。工程造价范例
招标编制清单与标底、结算审核等纯技术性工作仍然是咨询公司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业主方认为发挥造价作用的阶段。
不过从因果关系分析,这两个阶段却是前两个阶段的果,为什么?
只有设计合理、优化到位,才可以保证招标阶段的投标价在控制合理范围内。
只有施工阶段管控措施到位,也才有竣工结算阶段的签证、变更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此前一个项目,由于各方面原因工期延期一年多,承包商都无力承受延期所带来的损失,纷纷提出工期及费用索赔;不过业主方始终不正面回复或者书面落实工期延误责任分摊;在结算阶段,业主方口头告知暂按照承包商责任考量索赔费用;每家单位的索赔量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金额,施工阶段的管控不做到位,仅是靠结算扯皮、相互推诿来解决事情,是不会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结果的。
估算阶段的脑袋
估算是造价咨询中最重要的阶段,却是难度最大,亦是最能够反映咨询人员专业水平的阶段,体现咨询公司价值工程的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的估算,要求咨询公司根据有限的资料,编制出合理的目标成本,需要咨询公司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持。
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是“估”而非“算”,许多的业主会因此而认为“估”是拍脑袋,而非专业数据支持下的结果,对此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脑袋。
为什么估算阶段业主更为相信自己的判断,由于估算阶段涉及到项目的重大方案决策,业主需要自己的团队具有很好的判断力。
然而估算需要对项目有一个整体认识,从项目定位、业态配比、外立面类型、精装修部位等方方面面考虑,不单单包括建安成本,还包括二类费用。
建安费用不仅包括土建、安装,还包括大市政的内容;土建成本的桩基与围护费用的测算在项目方案阶段,可能邻近项目的经验与数据更准确。
地上结构的型式就基本确定了砼含量与钢筋含量;体形系数更是决定了外立面和节能规范要求的满足,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费用;
这些都是需要在合理的估算下,令设计人员更加清晰认识到方案选择的方向。工程造价底稿
招标阶段的速度
招标阶段重点是:清标、审图(非图审);合同类型;工程界面划分;总分包的管理关系;施工阶段风险防控;
目前市场上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各大房产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合约体系,已经相对完整,甚至可以说成熟。
不过我可以说,他们合同版本更新的速度甚至比不上国标版,合同内容的详尽程度也是不如国标版,更别说配套的计算规则的约定。现如今国内许多多开发商喜欢用JCT合同模板,自以为JCT是“亲业主”,殊不知JCT合同模板至今在国内没有出版过一本合同条文导读与解析的书籍,更别说权威解读。
为什么,是合同文本难以翻译吗,不见得,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港版合同与港版清单,大家都有所耳闻,也有很多人用过。那为什么没有,而我们的国标版合同也是以FIDIC合同文本为模板编制的,国内导读与解析的书籍却有很多,甚至权威解读书籍也很多。
JCT合同或者FIDIC合同,不单单是一本合同模板,而是一套合约体系,不但涉及工程管理的合约,甚至是涉及到法律体系的选择、社会秩序方方面面。
不过仅仅从工程管理来说,如今国内许多业主的管理水平已远在JCT合同的要求之下了,却仅仅由于“亲业主”之名而受到各方追捧,反过来要求咨询公司认真查阅合同条款,全面减轻业主责任,本着疑罪从有的原则,从条款上大力压制承包商,实在是可悲可叹。
当然,招标阶段对招标图纸的全面复核,亦是造价咨询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样是对合同金额与施工过程变更把控的前置条件,之后的清标工作更是对投标单位合同签署之前的最后一次全面检阅。
不过招投标阶段的这些工作有几个业主会重视呢,恨不得今天给图纸,明天清单就编制完成,后天投标,大后天开标,一周内就签合同。完全不重视招投标过程的疑问清理、图纸的质量与清标的重要性,而是一味的强调总价包干或者单价闭口,完全不知道前置条件是什么,能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后续变更或者图纸修改的可能性有多大,在哪些地方会出现调整等等,对自己的管理职能一降再降,到最后只能靠罚款体现管理水平。
上述工作是造价咨询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前置条件,这个阶段也已经决定了项目的价款走势,是不是能把控的住,或者价格区间亦已经注定了。工程造价类别
考核要点的无奈
然而业主对咨询公司的考察点去不在这些方面,而是反映在最后的结算核减率上,即是业主认可的造价咨询的价值就是算量和套价。
目前许多合同都会约定项目若然被复审掉1%,就要扣除咨询费用的10%,甚至更多;若然复审掉2%,那基本上就被打入冷宫了。
这就造成咨询公司拼命的在最底层的算量与套价上加大投入,慢慢就演变成了业主的算量公司,而业主亦就越来越瞧不上咨询公司。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但造成了行业的水平在持续下降,还导致行业的人才流失日趋严重。而目前依然看不到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接触到的业主已然已经到结算四审了。
当然了,算量、套价是造价咨询公司的日常基本工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自然会被行业淘汰,不过如果算量、套价成为了业主考量咨询公司最重要的权重,那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BIM技术
BIM技术本身已经比较成熟了,目前的BIM建模主要还是指的Revit软件,跟CAD一样,也是Autodesk旗下的产品之一,建模速度是很快的。不过为何从上游到下游一直都得不得重视,甚至故意弃用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讨论深层次原因,只是从技术上而言,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CAD代替手绘一样,总有一天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BIM技术对造价有什么影响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算量,由于三维建模输出的结果就是工程量,而且可以确保不差一分一毫。这是对行业的重大冲击,许多赖以生存的算量部门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BIM技术可能会加速造价咨询行业的两级分化现象,一方面会在给业主提供价值工程方面加大力度,深挖大数据和介入度;而另一方面,BIM算量也会可能产生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工程造价计税
▲人才与收费
房地产业的黄金时期,造价咨询的业务量很大,正因为如此,本着“量大从优”的原则,咨询费用是一降再降,许多项目已然出现亏本现象。
现阶段房地产业进入到白银时代,更加会控制成本,严格把握合约价格;如同上面提到的PC部件测算,只是一个测算能收多少费用呢,然而花费的精力却是不能以金钱来反馈的了,咨询价格何去何从,这是个问题。
人才与收费是相辅相成的,咨询收费的低水平,自然也体现在咨询员工的收入上,现在国内咨询公司大多是底薪+项目提成的薪资结构,薪水的多少跟项目完成度直接挂钩。在这种驱动下,自然项目越多越收入越高,项目的挖掘度自然会降下来,甚至会引起许多业主的投诉。不过这种薪酬分配体系,不得不驱赶着你向前奔跑。
许多在咨询公司待了两三年的年轻人,都是以入伍业主为目标,业主方的高薪酬在吸引着他们,而咨询业只不过是个原始积累的跳板。当一个行业仅仅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过客,而非目标的时候,谁会在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又有谁会在乎这个行业的技术更迭呢?
社会的进步,基本面还是需要技术支持,只不过房地产商的大数据库已经足够他们应付社会的更迭需求。在钢筋混凝土的时代,技术进步是很缓慢的。所提出的绿色建筑、环保节能建筑等等都是梦想离口号很近,离现实很远。
造价咨询行业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其要依附于相应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工程,只有技术不断创新、工程不断完善,这个行业的水平才可以一直持续的向前。西昌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