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在房建施工的过程中,基坑降水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施工过程,持续时间长,且涉及到工程量大、价高。在招标清单编制的过程中,预算人员通过前期地动资料、降水方案、项目自身情况以及相关的经验预估降水台班工程量,降水台班工程量最终依据实际发生按实结算。所以,怎样有效的在施工过程中动态准确地控制降水台班工程量,合理降低基坑降水造价,成为了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与难点。这篇文章以某房建项目为例,通过确定水系实际降水综合功率、记录降水实际耗电量,达到控制少降多结算的目的。通过掌控降水开始和停止时间节点、控制水案最大工作效率时降水并数量,达到控制过度降水的目的。通过优化基坑内降水并布置位置、出水含沙量监测、加强基坑及主体位移检测,从而达到向全要素控制的延伸。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降水丰沛而集中,通常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平原内主要分部埋藏第四系松散堆积砂研卵石层孔隙潜水,而且大部分区域常年潜水埋深在1~5m之间。因为地下水对于基坑开挖的质量和安全起负面作用,通常需要按照专项降水方案对场地内地下水进行降水处理,直到建筑物修建达到抗浮要求后停止降水,故而,基坑降水涉及工程量大,造价占比高,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坑降水的工作效果只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体现,无法直接形成永久性产品,是属于完成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若然采用某时间点对降水井运行状态进行现场抽查的传统方式来确定降水台班,很难准确动态的控制降水台班工程量,容易造成投资方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故而,作为造价咨询单位怎样有效的实现主动事前、事中控制,合理为投资方节约降水费用,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通过对某房建项目的降水台班控制实践经验造价咨询单位采用确定水泵实际降水综合功率、记录降水实际耗电量、掌控降水开始与停止时间节点、控制水泵最大工作效率时降水井数量的方式,在施工阶段有效的控制降水工程量,防止了施工单位少降多结算或者过度降水给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通过其它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建议,拓宽造价咨询单位的服务内容。工程造价的目的
▲工程概况
某房建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在这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为2.7万㎡,地下室整体2层,基础埋深10.2m,基底都处于连砂石层基础形式为筱板基础。地勘资料显示丰水期地下水位埋深为5.60~6.30m,这区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为2m。地下水常年位于基底以上,将会直接影响基坑壁和人工挖桩壁的稳定及施工。按照降水专项方案基坑峰水采用管井降水,共布置降水井35口,沿基坑周边布降水井27口。由于这个项目距离地铁较近且基坑面积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基坑中部降水困难,故而,在基坑中部均匀布置8口降水井。项目已经标价工程量清单中,降水工程量为12600昼夜,涉及造价约为300万元。
▲控制少降多结算措施
基坑降水是持续整个主体结构施工的动态过程。这个工程降水井数量达到35口,怎样24小时动态监控每口降水井运行状态,防止部分降水井停止降水后仍然计取降水台班,成为了控制的难点。传统通过对某个时间点进行抽查,以及记录降水井运转情况的方式,属于静态和被动控制,控制效率低,可靠性较差。经过研究与分析,造价咨询单位决定通过监测用电量的方式来达到动态与主动监控的目的。
〔1〕确定综合功率
每个降水井中的降水泵有额定功率,然而因为水泵工作效率、电流损耗等问题,直接以额定功率作为实际计算功率并不能完全体现现场实际情况,所以,确定出每个降水井的实际综合功率是确定最终峰水工程量的关键所在。经过项目部探讨与分析,最终确定通过设置降水用电专线,以连续满负荷降水1周左右时间测得的实际耗电量来确定出综合功率,参建各方签字确认,以这个实际综合功率作为最终计量与计价依据。
➊设置降水用电专线。
准确地确定用电量是确定降水工程量的重要环节,设置降水用电专线保证了用电量的可靠性。这个项目采用两条专线对所有降水井进行供电,每条专线采用专用配电柜和专用电表(80倍率)配电相上锁,由监理单位统一保管。管理单位不定时对专线进行巡查,从而避免私搭乱接的情况发生。工程量与工程造价
➋标准耗电量的确定。
经过各方的协商确定,对基坑上的27口降水井连续8天进行抽水,测量出每日的耗电量,见表1,统计汇总,确定用于计算综合功率的总耗电量。
➌计算综合功率
按照表1中的统计结果,基坑周边27口降水井均连续不间断抽水8天,共计用电量22583度。按照综合功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综合功率为:
〔2〕确定降水工程量
➊巡查
造价咨询单位与监理单位监理形成共同巡查机制,原则上每日巡查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一方面巡查有无对降水专线进行私拉乱搭的情况,另一方面巡查每口降水井实际开启情况。耗电量记录能够做到动态控制,不定时的巡查能够起到静态监管的效果,动、静结合提升准确性与可靠性。
➋记录
造价咨询单位会同参建各方,每日对电表读数进行抄测记录,并且对电表读数进行拍照取证,最终形成基坑降水用电量记录表(见表2)并及时签字确认,作为最原始电量确认依据。
➌计算降水昼夜工程量
根据每日记录的耗电量和前期确定的综合功率,便可以准确计算出降水昼夜工程量,以此作为进度款和最终结算的依据。
▲控制过度降水措施
通过记录耗电量的手段达到动态、主动与准确控制降水工作量,通过设置降水用电专线和定期巡查排除非降水因素带来的电量消耗。那么,不必要的过度降水应当怎样控制,这个是应该重点关注与控制的因素。工程造价企业管理
〔1〕降水计量开始节点控制
➊现场实际降水情况。
这个项目施工单位进场前,建设单位已经对场地进行平整,施工单位进场后马上展开降水井施工工作,以及进行护壁旋挖桩施工。土方大开挖之前,施工单位对完成的JS-1至JS-5共5降水进行降水作业。基坑土方分别按A→B→C→D共4个区域先后开挖,并且分两层进行开挖。鉴于环保要求及降雨等原因,直到动土32天后D区第一层方才开挖完毕,其他22口降水并陆续开始降水工作。
➋确定降水计量开始时间点。造价咨询单位认为施工单位开始对降水井进行抽水作业的开始时间并不一定是降水计量开始时间。因为实际情况与施工需要,施工单位往往提前降水,以解决现场施工用水需求,并不是实际的基坑降水需求。所以,需要划清降水开始时间与降水计量开始时间的区别。
造价咨询单位在监理例会及相关专题会上都是明确表示与要求,降水开始时间点应当由施工单位进行申请,由监理单位批复,最终批复降水时间作为降水计量开始时间。同时,在原则上,降水开始计量时间,不应早于第一层(地下05m)完成时间节点。最终按照监理单位批复的开始降水时间及以上原则,前期32天降水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不纳人计量台班。所以,有效地控制了降水计量开始时间节点。
〔2〕降水停止节点控制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什么时候能够停止降水,施工单位和管理单位存在着分歧,施工单位认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当达到主体及二次结构全部施工完毕,而且回填完成后才能够停止降水。造价咨询单位建议,停上降水时间,应当由地勘单位及设计单位按照抗浮计算予以确认。经过设计单位确认,鉴于本项目局部设计有抗浮锚杆,故而,在主体施工完毕并完成基坑周边回填后可以停止降水。最终确认的降水停止时间相比施工单位认为的需要二次结构施工完毕时间提前,大大缩短了降水的时间,减少了降水的工程量,有效节约投资。
〔3〕确定降水井最高效运转数量
按照基坑降水专项方案,基坑四周设置27口降水井,基坑内部设置8口降水井,共35口。造价咨询单位提出,在达到设计要求的降低水位标高要求下,是否有必要全部满负荷运转,或者究竟运转多少口隆水井便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经过项目技术部研究确定,先把基坑内的降水井作为水位观察井,每日对基坑内的水位进行测量。经过测量和统计得出,在基坑四周27口井同时降水工作的情况下,得地下水位比基坑底低34m。通过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认,间隔关闭其中5口降水井后,测得地下水水位比基坑底低1~1.5m。
通过对降水后的地下水位进行每日动态监测,以1m作为控制红线,当水位小于基坑底1m时加开降水井;当大于1m时,减少降水井运行数量,实现了通过观测与动态控制基坑内地下水位,令到降水井运行数量达到最高效,能够有效避免了过度降水的情况。审计局工程造价
▲其他建议
〔1〕坑内降水井尽量设置于后浇带处
按照专项方案,基坑内设置了8口应急降水井(后用作水位观察井)。筏板后浇带混凝土设计选用为高于同部位构件混凝土等级,而且采用膨胀纤维队水混凝土,同样适合后期降水井封堵。造价咨询单位建议,基坑内降水井尽量布置在后浇带处,既可以降低后期因封堵材料变化而增加费用,亦有助于准确定位。
〔2〕出水含沙量监测。
这个项目距离地铁较近,最近直线距离不足20m,且原始地貌以下约6m便达到砂卵石层。造价咨询单位提出,对出水含沙量进行动态监测,防止出水含沙量过高,造成地铁周围砂流失,形成空洞进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3〕加强基坑及主体位移检测。
这个项目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地下室2层,类似于箱型基础。造价咨询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除了对基坑进行沉降监测外,还需要对主体结构进行位移监测,避免出现建筑物浮动,继而导致重大安全和质量事故。
通过上述的分析能够知道,除了准确控制实际发生降水工程量外,还需要避免过度降水造成投资损失,讲究动、静结合,有效、精准控制。这个项目是属于模拟清单招标,施工合同约定量、价按实结算。最后,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了少降多结算和过度降水的风险,在原清单的基础上共节约降水工程量3450昼夜,综合单价在降水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还降低4元/昼夜,仅是在基坑降水方面就为建设单位节约投资约785213元,见表3。除此之外,造价咨询单位能够凭借自身经验,突破造价限制,从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建议,辅助建设单位加强管理,降低风险,从而实现以造价控制为基础向全要素控制的方向拓展。甘肃省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