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信达工程造价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三超"现象(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不仅造成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更严重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深入分析"三超"问题的成因,构建全过程防控体系,对提高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具有重大意义。
导致工程造价"三超"的主要原因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预估不足,以及各参建单位缺乏有效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手段。这种状况既反映了投资管理体制的缺陷,也暴露出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不规范。需要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系统分析问题根源,建立完善的防控机制。
▲工程造价"三超"问题的多维度成因分析
【1】项目参建各方主体行为分析
政府部门管理层面
在大中型项目管理中,行政审批制度存在一定弊端。部分投资者为促使项目快速通过审批,刻意压低上报投资规模,导致申报金额低于实际建设成本,形成"钓鱼工程"。这种起点上的失真,为后续"三超"埋下隐患。怎样做好工程造价
投资方管理能力
部分建设单位缺乏项目管理经验,招投标程序执行不规范,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管控失效。投资方对项目管控能力不足,直接造成工期延误和费用超支,形成预算的连锁突破。
设计单位专业责任
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部分设计单位为争取业务,盲目迎合业主要求,通过压缩工程投资方式进行不合理设计。这种短视行为导致设计方案可行性不足,后续工程投资失控,屡次突破预算限制。
施工单位现场管理
项目实施阶段,施工单位管理不善问题突出。表现在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人员机械配置不当、材料管理混乱等方面。现场管理的低效直接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成为"三超"的重要诱因。
【2】项目建设各阶段问题剖析
投资决策阶段缺陷
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深度不足,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投资估算准确性较差。普遍存在漏项、低估等现象,对投资总额预计不足,从源头上导致"三超"问题发生。工程造价管理公式
设计阶段经济分析缺失
初步设计阶段过度侧重技术方案论证,忽视经济因素分析。缺乏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导致投资估算保守,无法有效指导后续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成本失控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严格按合同进行材料用量和价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变更管理不规范,现场签证随意性强,这些因素共同促使造价突破预算限制。
竣工结算阶段争议频发
施工单位结算书编制存在高估冒算现象,发包方审核不规范,结算工作拖延严重,直接影响造价的最终确定,造成决算超预算。工程造价业务总结
▲全过程防控"三超"问题的系统策略
〔1〕投资决策阶段防控措施
夯实投资估算基础
投资决策是工程造价形成的源头,科学决策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造价专业人员应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投资预测和经济分析提供坚实依据。重点收集项目所在地的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机械台班费等基础数据,建立动态数据库。
深化方案优化比选
建立设计与造价专业的协同机制,采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工艺方案的优化简化设备选型合理化,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特别要重视重大技术方案的比选论证,确保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严格推行限额设计
建立完整的限额设计体系,造价人员全程参与设计阶段管理,为设计师提供准确的经济指标。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概算,依据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形成逐级控制的约束机制。工程造价网上备案
〔2〕施工阶段精细化管理
规范合同签订管理
施工合同是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应重视合同类型的选择,明确计价条款,严格合同审核。重点约定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处理等关键条款,避免合同漏洞带来的造价风险。
加强材料价格管控
建立健全材料价格信息采集体系,完善价格预警机制。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优化材料供应结构。建立材料价格风险分担机制,明确价格波动调整的原则和方法。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完善变更审批程序,建立变更影响评价制度。重大变更必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严格按权限审批。规范现场签证管理,杜绝"先施工后签证"现象,确保变更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泉州工程造价助理
〔3〕竣工决算阶段把关措施
完善结算资料管理
项目竣工后,系统整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结算资料,包括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变更签证、会议纪要等。建立完整的资料档案,为结算审核提供充分依据。重点审核工程量的真实性、定额套用的准确性、费用计取的合规性。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参照国际惯例,在合同中明确价格调整条款。约定风险范围、调整方式、计算方法等内容,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采用调值公式法进行价格调整,确保结算的公平合理。
▲构建"三超"问题综合治理体系
〔1〕完善制度建设层面
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推行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投资控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问责。营口诚信工程造价
〔2〕提升专业能力建设
加强造价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推广BIM等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行业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和最佳实践推广。
〔3〕强化过程监督管控
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偏措施。加强审计监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推行绩效评价制度,将投资控制效果与各方评价挂钩。
▲推进工程造价管理现代化
工程造价"三超"问题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项目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建立全过程的防控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专业能力,强化监督管控,才能有效遏制"三超"现象的发生。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工程造价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要积极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逐步建立与现代建筑市场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为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程造价控制不仅是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责任,更需要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每个参与者共同担当。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三超"问题,实现工程投资的预期效益。工程造价审计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