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鉴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自2025年9月1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实施的《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将全面取代实施逾十年的2013版旧规。此次修订涉及600余处系统性调整,不仅是技术规则的更新,更是行业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与利润空间保障。面对这一深刻变革,施工企业需要准确理解以下六大核心变化,并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
▲取消现场签证制度,严格索赔时效管理
新标准正式取消了传统的现场签证模式,强制推行规范化的工程索赔流程。这一变革的核心影响在于大幅压缩了索赔申请的时限要求——施工企业若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完整、有效的索赔资料,将直接丧失索赔权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地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时限细则,施工企业必须密切关注项目所在地的具体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索赔预警机制,确保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及时启动索赔程序。
▲强化过程结算支付保障
新标准明确规定,在完成重要节点工程后,发包方支付的阶段结算款比例不得低于80%,同时要求缩短竣工结算的办理周期。这一规定将有效缓解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改善项目现金流状况。然而,要真正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施工企业需要在合同签订阶段就明确约定各阶段的验收标准与结算节点,建立完善的工程量确认机制,确保过程结算能够顺利推进。广东曦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建立材料价差风险共担机制
针对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新标准引入了发承包双方共同承担的价差调整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需要在投标报价阶段就预先设置合理的价格调整公式,并明确约定所采用的价格信息源(如省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月度指导价)。这一机制既保护了施工企业免受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冲击,也要求企业提升市场价格预测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
▲企业成本数据成为报价核心竞争力
新标准不再强制要求最高投标限价的编制必须依赖政府发布的定额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市场实际价格和企业个体成本差异。这一变化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成本数据库,充分积累和分析各类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结合市场实时价格信息和工程大数据系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报价方案。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考验施工企业的成本管控精度和数据应用能力。
▲推行措施费包干与强化总价合同责任
新标准在两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施工企业的责任:一方面,脚手架、垂直运输等常规措施项目费用推行总价包干制度,承包人需要承担清单漏项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EPC项目更加广泛地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承包方需要对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面对这一变化,施工企业需要在投标前加强现场勘查力度,详细复核地质条件和施工界面,合理预估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在报价中适当预留不可预见费用。同时,要提升工程量计算的精确度,完善内部审核机制,确保清单项目的完整性。博涵工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单列绿色施工成本并完善争议处理机制
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新标准要求将装配式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技术措施费用单独列项计取,施工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详细的造价分析报告。此外,新标准明确了甲供材料保管费由建设单位承担,施工企业需要在总承包服务费中予以单独列明。
在争议处理方面,新标准引入了第三方争议评审委员会机制,由造价工程师和专业调解员共同组成,相比传统仲裁方式,处理效率预计可提升30%-50%。施工企业建议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启动该机制的条件和程序,以便更高效地解决工程纠纷。
▲过渡期重点行动建议
为确保平稳过渡,施工企业应立即开展以下工作:首先,组织专业人员对照新标准全面修订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模板和报价体系;其次,系统梳理所有在建项目的合同条款,及时启动补充协议的谈判工作;第三,建立材料价格波动预警机制,密切跟踪主要材料的价格走势;最后,加强预算人员的培训,重点掌握钢筋搭接锚固、土方工作面等精细化算量规则,提升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次计价标准的全面更新,标志着工程建设行业正在从"粗放式报价"向"精细化管控"深刻转型。施工企业只有主动适应这一趋势,深入理解每个条款的内涵要求,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现金流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利润增长。新标准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唯有积极应对者方能赢得未来。绵阳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