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持续变化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于高端、综合型工程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特别是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监理企业更应主动把握机遇,拓展服务边界,对接国际标准,全面提升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监理企业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必要性
〔1〕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绝大多数监理企业的业务仍高度集中于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督。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建筑市场容量收缩,加之国家投资重点的转移,使传统监理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亟须突破单一业务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
〔2〕行业演进的自然趋势
监理业务形态单一已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仅依靠施工监理的业务上升空间已趋于饱和。监理企业作为工程建设五方责任主体之一,其核心使命是为业主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在建筑业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的背景下,业主方愈发需要涵盖项目全周期、多元化、系统性的咨询解决方案。因此,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已成为监理企业适应新市场环境的核心路径。
〔3〕开拓市场的现实需要
建设项目的成本、质量与进度控制是业主关注的三大核心。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够从前期的投资决策、勘察设计,到施工、竣工验收乃至运营维护,提供一体化服务,有助于显著降低项目综合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失误和纠纷,从而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
▲监理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面临的主要挑战
监理企业因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长期处于现场一线,熟悉施工工艺、质量安全控制及参建各方协调,具备向全过程咨询延伸的天然优势。然而,真正实现跨阶段、跨专业的整合服务仍面临诸多现实障碍。
全过程工程咨询涵盖投资咨询、勘察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监理及运维管理等多项服务。受历史因素影响,传统监理企业大多业务结构单一,核心能力集中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安全监督,而在前期决策、设计优化、投资控制、法律合同等领域积累不足。
企业在资质覆盖、综合型人才储备和跨阶段业绩方面的欠缺,成为其承接全过程咨询项目的关键瓶颈。此外,监理企业在实践中常面临法律授权不足、服务内容受限等问题,尤其在投资控制、进度管理及合同管理方面话语权较弱。传统监理工作侧重于事中与事后控制,缺乏前瞻性的规划与咨询能力,难以应对复杂项目对资源整合、风险管控与综合决策的高要求。
多数监理企业在勘察、设计等前端环节缺乏专业团队和技术资源,通常需通过新设部门、外部协作等方式弥补能力短板。资源整合初期的磨合成本高、协同效率低,导致企业难以提供高度集成、高效节约的一体化咨询服务,也难以实现“更短工期、更低成本、更高品质”的现代工程管理目标。
▲监理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的策略建议
〔1〕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多专业协同的服务体系
全过程工程咨询要求企业能够以客户为中心,提供跨阶段、多专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业主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投资风险、提升项目综合价值。这对企业的资源整合与管理协同提出了极高要求。
目前来看,真正具备全面转型条件的企业仍属少数。头部监理企业可凭借其资本、品牌与综合实力,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逐步构建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管理集约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则应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聚焦特定领域或区域市场,逐步扩展服务链条。
〔2〕实施系统化人才战略,提升团队综合服务水平
人才是企业实现转型的核心基础。全过程工程咨询所需的人才不仅是技术专家,更要具备项目管理、经济分析、法律法规应用、沟通协调等复合能力。
企业应系统性推进人才战略,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
(1)积极引入具备投资咨询、设计管理、造价控制、法律合同等背景的多学科人才;
(2)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使员工具备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3)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与职业发展机制,吸引、留住并用好高素质人才;
(4)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
(5)推动行业组织、企业与社会机构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开展讲座、竞赛、研讨会等多元交流活动。
〔3〕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
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必须依托于管理模式与技术的现代化,重点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与标准化建设:
(1)信息化管理:建立企业级信息平台,整合项目投标、人员档案、质量安全监控与不良行为记录等数据,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
(2)智能技术应用:积极推广BIM、无人机巡检、3D扫描、人脸识别、智能安全预警等新技术,提升监管效率与服务质量;
(3)网络化协同:加强工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共享,支持远程管理与多参与方协同,实现全过程咨询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4)标准化运作:推动企业参与制订或完善监理服务标准、人员配置标准与技术装备标准,建立健全内部管控体系与标准化流程。
〔4〕强化企业统筹管理与核心能力建设
全过程工程咨询不仅是服务模式的转变,更是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升级。监理企业需全面提升包括战略规划、业务协同、技术集成和创新应用在内的多项核心能力。
实践中,已有部分企业通过“监理+”模式(如监理+设计、监理+造价、监理+运维)延伸服务链条,整合项目经验与资源,逐步构建起涵盖全过程的综合服务能力。这表明,企业若想成功转型,必须在内部管理、技术应用、资源整合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形成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监理企业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力量,应坚定转型升级的信心,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整合现代管理工具与信息技术,推动服务模式从单一监督向全过程、高质量咨询转变。只有主动创新、夯实内功,才能在改革浪潮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