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程序在建设工程领域,工程量清单计价已成为广泛采用的核心计价模式。项目特征作为工程量清单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综合单价的确定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项目特征与招标文件描述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往往引发关于综合单价是否应当调整的争议。2024年11月26日发布、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以下简称“24版清单计价标准”),对工程计价规则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完善,为解决项目特征不符时的综合单价变更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与操作指引。因此,深入探讨项目特征不符情形下综合单价的变更机制,对于精准确定工程造价、维护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项目特征与综合单价的内在联系
〔1〕项目特征的定义与核心价值
项目特征是构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措施项目自身价值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它通过详细的文字说明,准确描述工程项目的实质内容,涵盖材料类型、规格参数、工艺做法、质量要求等关键信息。准确、完整的项目特征描述是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重要前提,也是区分不同清单项目的根本依据。
以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梁为例,其项目特征通常包括梁体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规格及布置间距等要素,这些特征直接决定了该混凝土梁在工程中的实际价值与施工复杂程度。如果项目特征描述模糊不清或存在偏差,将导致投标人对工程内容的误解,进而影响报价的准确性与竞争性。
〔2〕综合单价形成的依据与逻辑
综合单价是指完成一个规定清单项目所需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人工费、材料与工程设备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综合单价的确定主要依据招标文件中的项目特征描述。投标人需要根据清单所列项目特征,结合自身技术实力、管理水平、市场资源及风险判断,全面测算完成该项目所需的各项成本,进而形成合理的综合单价。扬州司法鉴定中心在哪
例如,某项目中墙面瓷砖铺贴的项目特征描述为“采用600mm×600mm全瓷瓷砖,水泥砂浆粘贴,指定品牌为XX”,投标人需根据这些特征信息,综合考虑瓷砖采购价、铺贴人工成本、辅料费用以及企业利润与风险因素,最终确定该项目的综合单价。由此可见,项目特征与综合单价之间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项目特征的任何实质性变动都可能对综合单价产生直接影响。
▲24版清单计价标准中关于项目特征不符的核心规定
〔1〕关键条款解析
24版清单计价标准对项目特征不符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合同履行期间,若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与招标工程量清单中任一项目的特征描述不一致,且该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增减的,应按照实际施工的项目特征,依据本标准相关条款重新确定相应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并相应调整合同价款。该规定明确了综合单价调整的两大前提:一是设计图纸与清单项目特征存在客观差异;二是此种差异必须导致工程造价发生实质性变化。
例如,某工程项目招标时,屋面防水项目特征描述为“采用SBS防水卷材,厚度3mm”;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为“采用APP防水卷材,厚度4mm”。这一变动不仅涉及材料品种的改变,还包括厚度的增加,必然引起材料成本与施工费用的变化,此时应依据实际施工特征重新确定综合单价。湛江做司法鉴定的地址
〔2〕与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的演进对比
与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相比,24版清单计价标准在项目特征不符的处理上展现出多方面的改进与提升。首先,其在条款表述上更为严谨清晰,对综合单价调整的条件与程序作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大大增强了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其次,新标准新增了对工程变更、清单缺陷等特殊情形的细化说明,使其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实践需求。2013版规范在一些模糊地带的处理上存在规定不明确的问题,容易引发发承包双方的争议;而24版标准针对这些短板进行了系统完善,为争议解决提供了更为坚实的规范基础。
▲项目特征不符时综合单价变更的核心判断原则
〔1〕实质性变化原则
判断项目特征不符是否引发综合单价调整,应首先遵循实质性变化原则。所谓实质性变化,是指项目特征的改变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技术难度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进而导致工程造价发生显著波动。例如,某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时外墙保温特征描述为“50mm厚聚苯板”,施工中变更为“60mm厚岩棉板”。这一变动不仅涉及保温材料的根本性更换,岩棉板在防火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均有更高要求,同时厚度增加也会导致材料用量与施工成本上升,属于典型的实质性变化,此时应重新确定综合单价。重庆佰美司法鉴定所
〔2〕工程量变化影响原则
当项目特征不符导致工程量发生显著变化时,也应考虑对综合单价进行调整。根据24版清单计价标准的精神,若工程量偏差幅度超过一定阈值(通常为15%),则该项目的单价应按规定予以调整。例如,某道路工程招标清单中土方开挖工程量为10000立方米,项目特征描述为“普通土开挖”;实际施工中发现土质为坚土,开挖难度增大,最终完成工程量达13000立方米,超出原工程量30%。在此情况下,不仅要考虑土质变化对单价的影响,还应结合工程量偏差条款对综合单价进行统筹调整。
〔3〕成本增减原则
成本增减是判断综合单价是否应变更为直接的经济依据。如果项目特征的变化直接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或减少,且该成本变动与特征变化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则应相应调整综合单价。例如,某装饰工程招标时墙面乳胶漆项目特征为“两遍普通乳胶漆”,施工中业主提出变更为“三遍高档乳胶漆”。这一变更使得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均有显著增加,施工单位可依据实际成本变动,重新报批综合单价。
▲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案例一:某商业建筑工程卫生间地面铺贴变更
〔1〕案例背景
某商业建筑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合同类型为固定单价合同。招标文件中,卫生间地面瓷砖铺贴项目特征描述为“300mm×300mm防滑瓷砖,水泥砂浆粘贴”,综合单价确定为80元/平方米。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为“400mm×400mm防滑瓷砖,瓷砖胶粘贴”。司法鉴定书的效力
〔2〕项目特征不符分析
本案例中,项目特征发生两处重要变化:一是瓷砖规格从300mm×300mm变为400mm×400mm,不同规格瓷砖在采购成本、铺贴损耗等方面存在差异;二是粘贴材料从水泥砂浆改为瓷砖胶,后者价格较高且施工工艺要求更为严格。这两类变化均属于实质性变化,对工程造价造成显著影响。
〔3〕综合单价变更处理
依据24版清单计价标准,发承包双方应按实际施工特征重新确定综合单价。施工单位经市场调研证实,400mm×400mm瓷砖较原规格成本增加20元/平方米;瓷砖胶费用较水泥砂浆增加10元/平方米;同时因大规格瓷砖铺贴工效提升,人工费用节约5元/平方米。经综合测算,新的地面瓷砖铺贴综合单价确定为105元/平方米。本案例通过对特征变化引发的各项成本进行逐项分析,科学确定了单价调整幅度,既保障了施工单位的合理盈利,也确保了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案例二:某市政道路工程基层变更
〔1〕案例背景
某市政道路工程招标清单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项目特征描述为“厚度20cm,水泥含量5%”,综合单价为120元/平方米。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基层厚度增至25cm,水泥含量提高至6%。延吉天平司法鉴定中心
〔2〕项目特征不符分析
该案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与水泥含量两项核心特征均发生变化。厚度增加直接导致材料用量上升,水泥含量提高则会增加材料成本,同时可能改变施工工艺要求,这些变化共同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
〔3〕综合单价变更处理
根据24版清单计价标准,首先计算厚度增加导致的材料成本增加:按相关定额,厚度每增加1cm,材料用量增约0.01立方米/平方米,材料单价按200元/立方米计,厚度增加5cm导致成本增加10元/平方米。其次测算水泥含量提高带来的成本增加:从5%增至6%,每平方米成本增加约8元。综合两项因素,新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综合单价确定为138元/平方米。本案例通过对特征参数变化的量化分析,精确计算出成本增加额,为单价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确保了工程结算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项目特征不符时综合单价变更的规范流程与关键要点
〔1〕规范变更程序
当出现项目特征不符需调整综合单价时,发承包双方应遵循规范程序推进。承包人应在发现特征不符后的约定期限内(通常为14天)向发包人提交合同价款调增报告,并附具完整证明材料,包括设计变更文件、工程变更通知、施工过程记录、材料采购凭证、成本计算明细等,以充分证明项目特征变化及其对造价的影响。发包人收到报告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同为14天)完成核实确认。如发包人对报告内容存有异议,双方应优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按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机制(如调解、仲裁或诉讼)处理。在整个变更流程中,发承包双方应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变更工作高效落实。司法鉴定费计算器
〔2〕核心注意事项
重视及时通知与有效沟通:不论发包人或承包人,一旦发现项目特征与招标文件描述不符,均应第一时间通知对方,并开展充分的技术与商务沟通。及时沟通有助于防止问题积累与损失扩大,通过协商寻求共赢解决方案,最大限度避免争议发生。
强化证据收集与档案管理:在项目特征不符引发的单价变更过程中,证据的收集与保存至关重要。发承包双方均应系统整理与特征变化、造价调整相关的各类书面材料,包括设计图纸、变更通知、施工记录、材料发票、会议纪要等。这些证据不仅是单价调整的直接支撑,也是未来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
严格遵循合同约定:发承包双方在处理项目特征不符问题时,应以合同条款为根本遵循。合同中关于特征描述、单价调整的约定是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基础。如合同约定存在模糊或遗漏,双方应及时通过补充协议予以完善,确保后续处理有据可依。
综上所述,项目特征不符并不必然导致综合单价的变更,而应依据24版清单计价标准的规定,结合实质性变化、工程量影响及成本增减等原则进行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表明,只有准确识别项目特征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实际影响,并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变更处理,才能有效维护发承包双方的合法利益,确保工程造价的科学性与透明度。
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发承包双方应高度重视项目特征的准确描述与动态管理,通过加强沟通协作,严格执行24版清单计价标准及相关法规,从源头上减少因特征不符引发的纠纷,为工程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展望未来,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计价标准的持续优化,关于项目特征不符时综合单价变更的理论与实践仍需不断深化,以更好地适应工程建设的新需求与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淮安市司法鉴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