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预算编制的报告到工程施工单位就职,对很多人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施工方工程造价的饭碗比行业内的其他造价饭碗都更难端稳,施工方除了工资低、环境差、没有休息日、生活艰苦等一些客观因素之外,还要面临应付时不时的销售和催款工作内容。但为什么这个看似无奈的选择,却仍然有许多人争破头颅想进入呢?
在施工单位中,工程造价岗位处于销售管理环节,小公司工程造价人员从头至尾全过程管理,大公司可能会对造价专业设立投标部与成本部两个职能部门,前者负责前期的交易阶段工作,后者负责项目管理期间与竣工结算阶段的后期工作。从一前一后可以看出,负责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的部门属于销售的龙头,做着将自己思想装进别人脑袋里的推销工作;承担项目管理(施工阶段)与竣工结算阶段工作的部门,负责将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口袋里。
▲施工单位各类工作优劣势
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经历的几个阶段都没有轻松成功的捷径。下面分析哪一条路离成功最近:
〔1〕去项目
若是小白级别的同行,去施工单位项目可以获得最佳的成长环境。新人去项目可以承担最小的责任,出了错对个人发展不至于损失太大,容错性较高的地方最适合种子萌芽。
可以接触最基础的工作内容,比如两算对比,这项工作很重要却没人愿意做,新人去了正好趁机学习,通过两算对比可以发现自己算量中的不足与误差,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失误。相比咨询方,一年虽然接触了10多个项目,但是哪里出错,哪里有不足,自己心里一般都没数,当错误发展到不可挽救时,被雇主骂个狗血喷头还不知道错误与正确的距离相差多少,做完的工作没法验证对错是职业发展的一个致命障碍,而施工方占尽这方面优势,错一点儿都有可能招致同行、领导、老板的纠正。
可以紧密接触到结算工作的程序,做工程结算难,很多障碍并不是专业难度系数有多高,而是上报文件的格式、行文流程程序、签字手续等等环节太复杂,这些不是什么高技能的工作内容,但是要知道其中的先后顺序才能够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作为新人,在项目上长期与甲方、监理等人对接,熟知其中的操作过程,就算空降一位高能领导级人物,照样要礼贤下士地进行垂询,摸索流程需要大量的时间,高人没有时间去亲自完成这些诸如填报格式类的琐碎工作。
在项目工地,便于自学,看不懂的图纸直接对照实物理解,不明白的工艺做法可以亲眼目睹工序形成的全过程。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编制
〔2〕入职招投标部门
新人入职前期的招投标部门,通常会留在公司机关,看似不用去工地历经风雨,但是从事的工作内容往往是复印、打字、装订、抬样板等简单而重复的工作,由于招标阶段每个人的工作量、心理压力都很大,短时间内要完成招标文件评审、合同范本解读、工程量清单审核、材料询价、综合单价预测成本、措施方案取费、大量的规范性表格填制、调整价格等一系列投标环节工作,基本没有时间指导新人学习,有想法想成长的人可以帮助师傅审核清单量、计算定额含量等工作;没有想法没有规划的人两眼一抹黑,头脑一片空白,只会叫嚷实习2个月,什么也没有学会。
〔3〕去小公司
这类公司不分什么招投标、竣工结算环节,一个人从始至终,全过程跟踪工程项目,这也就是为什么总被其他同行经常笑话施工单位造价人员的依据,同时参加工作,我们都做了20个项目,经历了6个专业,你两年做了一个项目还没有收尾,是不是进度慢了一点儿?一个项目真的历时2年,全过程造价应该已经掌握了70%以上,只要付出相同的时间与精力,不存在进度快慢问题。新人去小公司有点无照驾驶大奔的感觉,老板都不心痛,你就只管当坦克开就行了,我并不赞成造价人员要用项目“喂”出来的理念,而更认可工程造价人员拿老板的钱去尝试失败而获取经验值的观点。如组价时漏算了某道工序,被老板上过一课后,下一次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施工单位招聘造价员时的关注点
了解了施工单位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后,在应聘施工单位前,必须要认真看招聘要求。施工单位大多职位是项目上招人,出价不高,工作环境艰苦,基本工作经验(3年左右就可以),没有其他太多的要求;个别公司招聘成本经理,这时应聘者要价不要低于2万,施工方成本经理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对基本功要求非常严格,算量境界必须达到骨髓深处,否则不但算不过分包,还会遭遇供应商的坑蒙拐骗,既没有开源能力,亦没有节流水平,在施工方必然没有立足之地。小到项目经理部,大到全公司,成本部门重要人员失职往往很容易充当老板的替罪羊,继而在公愤之下,灰头土脸地逃离。
有人会说:结算施工方在做,咨询方也在做,为什么说咨询方对成本一窍不通呢?这需要从双方的利益说起,施工方做结算是生死之战,失败了老板可能真的要赔钱,老板赔钱了,公司里的人日子都不会好过,这就是为什么施工方的成本人员不能有失误,否则就成为全公司上下的众矢之的。而咨询方是为了个人提成而战,咨询方胜了多拿点提成,输了是雇主方买单,他们的个人利益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个人失误大不了再换个地方继续做咨询、审计,故而,他们也就不会去下功夫研究什么工程成本,因为工程成本对于他们没有意义。怎么让预算编制更加合理
▲施工方在招聘人员时选择目标
(1)欢迎有施工经验的人加入。
(2)基本很少考虑甲方背景的人员。
(3)对咨询方人员基本不接受,由于思维方式决定目标能否实现,施工单位要求的是多算并且把多算的结果转换为资金。
(4)小白可以培养,一张白纸可以描绘。
▲施工方招聘的方法
(1)专业面试时询问最多的问题:人工费成本、材料价格、工序工艺、措施方案、管理方法等,这些高大上的问题相当于笔试。
(2)专业实操问题:发一套图纸,比如一套样板间,在规定时间内(2-3天)做完后交卷,用人单位对比答案后直接通知应聘人是否可以上班,这类试题多半招聘单位得不到回复答案,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在造价行业中掌握实操能力的人不多。
(3)指定实物(对照实景,如置身面试的洽谈室、会议室),做一份实体(洽谈室、会议室)的报价,清单项目必须齐全(不能丢项),工程量可以粗略但是必须逻辑相符(本人遇到过此种面试,墙、顶、地、其他构件要一一列项并组价,还需要编制项目清单特征描述,当然这些只是初级的实操)。
(4)图纸理解测试,给出平面图(不给立面索引)和一张立面图,让面试人在规定时间内把立面图对位到平面图上,测试应聘者的识图能力,没有看过上千套图纸想在短时间内完成立面对位基本不可能(这是我发明的应聘实操,也是检验应聘者真实水平最简单的方法,可按照应聘者的开价来选择图纸,1万以内的选择一个复杂点的大堂;10000-15000看一个走廊立面,因为大堂一般只有4个主立面,而走廊有多条,每条走廊有2个主立面,能够对比出走道立面难度系数比大堂更大)。了解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
(5)不平衡报价测试法,给出几个清单项目,再给一个总价,让应聘者去填单价,最终∑清单量*综合单价=已知总价,看一下应聘者对综合单价的理解程度,这里并不需要他们的综合单价与招聘方想象的一致,但要求每一个价格不管高低都需要有合理的解释,而且在面试当中,按照应聘者价位可以要求其下调总价操作,这可不是在总价后打折,而是重新调整每一个清单综合单价,以达到新的下调总价的要求,通过组价、调价轻松测试应聘者的专业水平。
(6)对工程造价理论的一些看法咨询,答案可以与招聘方不同,不过解释要充分,听上去合理,例如问及某某措施费能否在结算中要到钱?回复这个问题不可能像平台答疑一样,三两句话解决问题,而是需要从头至尾分析前提后,一一列出结果,像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已经明确规定措施费不能调整,想要到此项措施费用,签证该怎样措辞等等。
施工方招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职位)对学历、证书要求并不是非常苛刻,但是对能力是一测再测,基本上工资越高的职位,面试难度系数越大,尤其是老板面试时提出的问题,都是本单位已经发生过的教训,应聘者是在替老板还原真相,提供有价值的各种假设与应对方法。
解释了这么多面试的问题,希望面试者不要知难而退,若是感觉目前自己能力尚有欠缺,但是还想进入心仪的单位,最简单的方法是降低自身价值,原来想开价8000元/月的薪资要求,可以降低到5000元/月工资,这样能够绕开许多难题,一般6000元/月以下的职位老板不会亲自面试,应聘者也不用再回答老板提出的“营改增后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之类的问题了;若是进步较快,半年后要求加薪,一年后再要求加薪,一年涨两回工资,很快也可以达到心理价位。
最后提醒一句,投标时老板问“这个项目按照这个价格报价会有多少利润(或本项目成本预测多少)”时,必须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若是老板心中真没有底,专业造价人员回复的答案,老板过10年也忘不了,结算之后经过财务成本分析发现误差与当时预测过大,回复答案的人职位难保;若是老板早已胸有成竹,答案会立刻让回复人的水平露出真相。若是想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却没有想过怎样控制成本或没有这方面意识,建议还是不要迈入施工方的大门。单位预算编制审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