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要求水利事业自古以来都是国家命脉,直接影响人民福祉、国家经济与社会稳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事业必须要保持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满足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提高水利行业效率、效能及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早在2001年,我国就确立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并且在“十一五”末期初步建成了由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保障环境组成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和成果
在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国家、省、市、县各级水利信息化主管单位,在软硬件方面都进行了巨大的投入,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机及服务器,逐步建成了各类水利信息化软件系统。这些系统包括了水资源管理、防洪抗旱、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防洪抗旱方面,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在多次洪水防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成功抵御了多次洪水袭击,有力守护了长江安澜。同时,在抗旱保供水方面,水利部门也实施了多项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保障了数百万人的饮水安全与数千万亩秋粮作物的灌溉用水需求。
在水资源配置方面,南水北调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和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与运营,有力地改善了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这些工程的建成与运营,标志着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的不断完善。游仙区卫健局预算编制
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数字大坝、智慧灌区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亦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但提升了施工效率与质量,还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用到的技术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依赖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通过传感器获取地面的信息,实现对水利工程区域的高效、大范围监测。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帮助工程师快速了解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信息,为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2)GIS技术:是一种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于一体的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中,GIS技术可以整合各种空间数据,如地形图、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等,帮助工程师进行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例如,利用GIS技术能够对洪水淹没范围进行模拟,为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GPS技术:通过卫星信号实现对地面点的精确定位,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实时性等特点。在水利工程中,GPS技术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水位监测、工程变形监测等方面。利用GPS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及时发现与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4)通讯技术: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包括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两种方式。有线通讯技术如光纤通讯,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稳定性高等特点;无线通讯技术如4G、5G等,具有灵活性强、覆盖范围广等优势。通讯技术为水利工程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5)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水利工程智能化、自动化的关键。自动化技术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传感器等。通过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水利工程的远程监控、自动调节等功能,提升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与管理水平。
(6)大数据技术: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产生的数据量也呈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分析与挖掘,为水利工程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诸多好处,主要包括:
(1)提升施工效率:数字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连续性的压实作业,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通过智能优化压实路径与速度,避免了无效压实与重复压实,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2)确保工程质量:数字信息化技术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测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坝体的压实状态,提高压实度的精确度,有效避免传统压实方法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同时,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坝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及时发现与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3)降低施工成本:数字信息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力成本。鉴于系统可以实现精确压实,减少了材料浪费与重复施工,以进一步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通过数字化管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施工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
(4)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数字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大坝施工信息的集成化、可视化管理,为项目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构建大坝综合数字信息平台和三维虚拟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工程进度、质量信息、安全监测数据等,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数字信息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坝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系统还可以对施工进度与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依照预定的计划进行,防止延误与返工等情况的发生。
(6)优化水资源管理:通过实时监测与分析水文数据,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信息化技术还能够支持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提升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7)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利用遥感、GIS等技术能够实时监测与分析洪水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防洪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同时,信息化技术还能够支持快速响应与应急处置,提升防洪减灾的效率与效果。项目投资预算编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