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人员如何提升素质成本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对建筑行业而言,对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管理上。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主导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
一般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决策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预算造价编制、合同签订阶段;施工阶段工程计量支付、变更协商阶段;竣工验收结算与决算。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现有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BIM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构建成三维信息模型数据库,集成了各个阶段的所有信息,能够服务于从设计到使用全过程。在整个造价管理的过程中,BIM技术可以使其模型中的数据信息相互关联传递,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共享,真正的实现“一模多用”。
▲企业结合BIM技术的工程量计算工作
在造价管理中工程量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作为一个“变量”,工程量的计算是进行预算编制的基础,只有“算量”这一步做到准确才能够更好的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现行常用工程量统计工作及能够使用造价软件以减轻工作量,可以说,这样节省的只是人工在图纸上操作的时间,整个统计方法的实质还是在于人工操作,无可避免的在其过程中会产生偏差。
通过BIM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数据库,其特点在于建筑中对应信息的直接读取、直接汇总与统计。这些统计是建立在计算规则上而产生的,比如,在构造柱中,其包含了加筋、插筋、腰筋等钢筋,如果按照常规人工计算就很容易漏项,而模型中对构造柱的构成中已经自带了对所用钢筋数量、位置的数据,故而,在这个基础上统计出的数据必然能够确保准确无误。
通过利用BIM技术,在整个工程量统计工作中,企业无需进行抄图、绘图等重复工作量,从而降低了工作强度,提升了效率。除此之外,通过模型统计的工程量不会由于结构的异形或者管线的复杂,而出现计算结构的偏差,那些往往由于在曲线、曲面或者构建交接处因为扣减算法复杂而被人工统计时采用估算而获得的数据,也能按照计算规则得出精确的数据。施工预算编制方法包括什么
▲运用BIM技术应对工程变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调整或者业主对于使用情况的调整而最终形成工程变更的情况相当普遍。
在传统方式中,设计人员变更设计方案后重新出图,然后根据更新后的图纸又要进行工程量重新的计算才能更新最终的工程造价统计结果。故而,只要产生了工程的变更,紧随而来的便是重复劳动。如果在同一部位多次产生变更,则这样的重复劳动现象会一再上演。利用BIM技术首先在企业应对工程变更上更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通过具有实时性的建筑模型,实时更新的工程量统计结果无需重复统计。针对多次产生调整的情况,BIM技术能够利用其可视化的特点,直接模拟多种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在源头上杜绝可能产生多次调整。
▲BIM技术配合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投入的资金往往将按照施工进度分阶段获得回收,而项目的成本通常是随施工进度而存在变化的。把BIM技术与4D、5D结合起来应用于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工作中,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有着预估模拟和分析核准的作用。在项目开展的前期,企业利用BIM模型模拟完整的施工进度,对项目全过程具备全局角度的把握为资金的流转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在项目开工后,由模型进行的模拟能够及时比较项目的进展情况,有了直观的进度模拟,可以同实际情况加以比较,为合理支付及回收工程进度款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阶段,竣工结算所依赖的便是经过进度控制、变更协商后形成的竣工模型。
所有的结算工作便是在这个模型所构建的平台上来完成,避免了现行传统的竣工结算方式过程中花费大量精力关注于变更通知单,所有的变更过程已经通过在模型中实时的调整而完成,调整后的结果即是变更的结果。而实际上,通过运用BIM技术后,竣工阶段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对竣工模型所包含的最终信息的汇总,并且最终以规范的格式输出及保存,由此变成缩短工程结算的时间,从而降低决算工作的工作量。
从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来看,企业通过运用BIM技术手段对成本加以控制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利用BIM技术所具备的关联性、实时性,企业真正可以做到对成本的动态管理,企业能够预先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模拟,对资金投入情况进行预估,对资金回收时间有所准备,并最终为企业在成本上的投入与收益予以掌控。甘肃省预算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