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24版清单计价标准GB/T转变背后的深刻变革与应对策略 2025-09-30
返回列表

  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2024)已正式发布,并将于今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与以往所有版本截然不同的是,新版标准首次以“GB/T”(国家推荐性标准)而非“GB”(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身份亮相。这一标志性转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政策导向?对行业实践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造价从业人员又应聚焦哪些核心变化?本文将为您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转变:从强制性GB到推荐性GB/T,释放何种信号?

  〖1〗标准性质的本质差异:

  (1)旧版GB 50500系列: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其全部条款(尤其是用黑体字标出的强制性条文)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主体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2)新版GB/T 50500-2024:作为国家推荐性标准,其所有条款均为推荐性要求,旨在为行业提供最佳实践范本,不再使用“必须”、“应”等强制性措辞(除非引用其他强制性标准),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大的选择空间。

  〖2〗转变背后的深层政策含义:

  (1)响应国家法律法规与市场化改革:此次转变是顺应《民法典》所强调的“意思自治”原则,并与深化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高度契合。旨在减少行政手段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推动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2)赋予发承包双方更大的契约自由:在标准框架内,鼓励业主与承包商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复杂程度、市场环境等因素,通过合同自主协商约定更为灵活、适用的计价规则、风险分担机制和计量支付方法。

  (3)重新聚焦标准的核心功能:将标准的定位更加精准地回归到为行业提供统一、规范的计价“语言”和基础性框架上,使其成为促进沟通、提高效率的工具,而非一刀切的行政管理手段。

  核心提示:尽管性质转变为推荐性标准(GB/T),但作为由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基础性标准,其确立的工程量清单构成、计量计算规则、价格费用组成框架等核心原则,预计仍将是行业内普遍遵循的基准。在合同约定不明或双方约定采用此标准时,它将继续作为解决争议的重要参考依据。关键在于,合同的地位被空前提升,“合同约定优先”原则将更加凸显。

  ▲9月1日生效在即,造价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变化要点

  〖1〗强化风险共担机制,清晰界定责任边界(重中之重!)

  (1)系统化风险分类:新版标准对风险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更为清晰地界定了发包人应承担的风险(如政策法规变化、强制性标准更新)、不可抗力风险,以及承包人应承担的风险(如自身技术与管理风险、部分市场波动风险)。

  (2)量化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明确提出了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等价格波动的风险幅度(例如±5%)概念,并规定超出约定风险幅度之外的部分,合同价款应予以调整。同时强制要求,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此类价格调整的具体计算方法。(此乃重大变化,需在合同策划阶段重点审视)

  (3)承包人风险范围更明晰:强调承包人需对其在投标阶段因技术标准理解不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等自身决策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承担责任。

  〖2〗优化清单编制与计价规则,提升精准度

  (1)项目特征描述要求显著升级:强调项目特征的描述必须准确、完整,能够清晰界定工作内容,避免产生歧义,并明确其是确定综合单价的最核心依据。(这将直接影响到投标组价的准确性和结算争议的减少)

  (2)措施项目清单计价更灵活务实:鼓励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经认证的施工方案列项和计价,对于采用总价计价还是单价计价的方式给出了更清晰的指引。

  (3)最高投标限价编制依据更规范、更贴近市场:强调其编制应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计价定额、工程造价信息以及市场询价等多种渠道综合确定,更能反映实际市场价格水平。

  〖3〗完善过程结算与价款支付机制,保障资金流

  (1)推行过程结算制度化:明确要求发承包双方应按照约定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并对结算周期、程序、文件内容等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旨在促进工程款支付的规范化、常态化,缓解施工单位资金压力)

  (2)支付比例指导性调整:对于进度款支付比例(如不低于80%)的要求,表述从原来的强制性转变为更具指导性,实际执行中将更依赖于合同双方的具体约定以及地方相关政策的规定。

  〖4〗适应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发展需求

  (1)增设EPC项目清单计价指引:专门提供了适用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计价的框架性建议与原则,填补了以往标准的空白。

  (2)强调总价合同下的风险包干原则:明确了在EPC模式下,承包人应承担更大的设计、采购、施工集成优化风险,合同总价通常更具包干性质。

  ▲实操建议:如何积极稳妥应对9月1日新规落地?

  〖1〗确立“合同为王”理念:在GB/T的背景下,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完备性与前瞻性变得至关重要。务必在招标文件和合同谈判中清晰界定:

  (1)是否明确约定采用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作为计价依据?

  (2)具体的计量计价规则是什么?特别是风险分担的幅度、价格调整的方法、工程变更的估价原则等。

  (3)过程结算的具体操作流程、时间节点和文件要求是怎样的?

  〖2〗深入学习,吃透新旧差异:组织力量重点研读新版标准在风险分担、价格调整、项目特征描述、过程结算等核心章节的变化,并与旧版进行逐条对比,深刻理解修订意图。

  〖3〗更新企业内部模板与工具库:系统性地检查并更新企业内部的招标文件范本、合同范本、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模板、成本数据库及组价依据,确保其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和精神。

  〖4〗加强内部培训与跨部门沟通:对造价管理、合约法务、项目管理和财务等部门的人员进行新版标准及配套合同策略的专项培训,确保关键岗位人员理解一致、执行到位。

  〖5〗密切关注地方配套政策动态:留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可能发布的针对新标准的实施细则、补充规定或指导意见,确保地方性要求得到满足。

  GB/T 50500-2024的发布实施,是我国工程造价领域迈向更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里程碑。其“推荐性”的身份转变,旨在引导行业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应用”,更加注重契约精神与风险管理。造价从业人员必须深刻理解这一变革背后的逻辑,将工作重心从单纯套用定额转向精细化成本管理、合同风险防控与全过程造价咨询。在9月1日大限之前,唯有吃透规则精髓、完善合同体系、提升专业能力,方能在新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