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已无需赘言,而更令人忧心的是,当我们展望未来十年的发展轨迹,可能会发现当下已成为最好的一年。在近期一场以"破局"为主题的建筑行业高端会议上,与会的地方头部建筑企业负责人普遍表达了一个共识:即便企业年营收达到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规模,仍然需要"勒紧裤腰带活下去"。这种行业顶尖企业所面临的普遍困境,折射出整个建筑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度调整期。
当前建筑行业正面临多重压力:项目规模持续萎缩、融资渠道日益困难、利润空间不断收窄,而工程回款问题更是长期存在的痛点。在这种环境下,头部企业尚且举步维艰,中小型建筑企业更是处于危险边缘挣扎求存。需要认识到,这并非企业自身努力不足所致,而是行业发展的时代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过去几十年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红利期,建筑企业无需过度担忧融资和回款问题,只需埋头拓展业务就能获得可观收益。然而如今行业黄金期已过,传统规则被打破,过往的成功经验反而可能成为负担。在这个新阶段,企业竞争的重点不再是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争夺,而是如何实现稳健生存——真正落入袋中的利润、能够顺利回收的款项、保障员工基本生计,这些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基于这一认知,与会企业达成了六个关键共识,为行业同行提供了有益参考。
▲坚决摒弃无预付款项目,将回款安全置于首位
在当前行业环境下,没有预付款的项目坚决不予承接,最低标准也要达到按月付款的条件。建筑行业中的"账期"实际上就是"风险期",企业宁愿暂时没有项目承接,也绝不能陷入账期陷阱,避免出现长期欠款无法收回的困境。这个共识体现了头部企业对现金流安全的高度重视,将回款保障放在比订单获取更重要的位置。
▲聚焦真实需求项目,深耕改善型赛道降低风险
老旧小区改造、房屋翻新、新一代住宅建设等具有真实市场需求的项目领域仍然值得重点关注和投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改善型住房需求将持续增长,这类紧密贴合市场真实需求的项目类型,风险相对可控,回款也更有保障。企业应当将资源集中投入这些需求确切的领域。
▲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破解粗放管理难题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建筑行业必然的发展路径。过去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在人员、资金、进度管控等方面较为混乱。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项目全流程可追溯、状态可视化,智能化设备则可以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二者结合将帮助企业在市场低迷期保持核心竞争力。
▲坚守行业转型底线,不轻易跨越能力边界
建筑企业需要转型,但步伐应当稳健,避免盲目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转型应当聚焦建筑行业相关赛道,在熟悉的领域内开拓新的业务空间,防止因跨界经营脱离自身能力范围而陷入新的风险。这个共识强调了"转型不转行"的谨慎态度。
▲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近年来不少企业因违规操作陷入经营困境,或面临法律风险,或因不合规经营难以持续。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依靠关系、钻政策空子的商业模式已不可持续,合法合规经营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个共识反映了行业对规范发展的共同认知。
▲审慎推进出海战略,以内功修炼为前提
海外市场拓展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前提是企业必须练好"内功",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真正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海外市场立足,借助外部机遇实现企业发展。这个共识体现了对国际化战略的理性态度。
行业前景与企业应对策略
尽管对行业现状保持谨慎态度,但"哀兵必胜"的道理仍然适用。当前阶段企业应当韬光养晦,宁愿控制规模"瘦身健体",也绝不能因为盲目扩张而陷入危机。正如行业前辈所指出的:"必须转变观念,固守过去经验已经行不通,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才是关键。"建筑行业没有回头路可走,只有沿着行业共识指引的方向前进,才能在存量竞争时代稳住脚跟,等待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建筑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注重现金流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效率,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在坚守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行业的深度调整期也是企业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时机,那些能够度过这个寒冬的企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