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项目施工阶段概算控制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工程结算预算概算 2025-09-30
返回列表

  鹰潭工程概算服务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进程中,政府投资项目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设计概算作为项目投资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施工阶段作为项目从设计蓝图转化为实体工程的核心环节,不仅是资金投入最为集中的阶段,也是各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的复杂时期。这一阶段的概算控制成效,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深刻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深入探讨政府投资项目施工阶段的概算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施工阶段概算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资金投入高度集中

  施工阶段是项目资金流出的高峰期,涉及工程材料采购、施工设备租赁、劳务费用支付、专业分包款项等多项重大支出。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例,施工阶段的资金投入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超过75%,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的概算控制能够确保资金按照计划有序流动,避免资金闲置或短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工期成本密切相关

  施工进度与项目投资效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联动关系。工期延长不仅直接导致管理成本增加,还会引起人工费用上涨、设备租赁期限延长等连锁反应。严格把控施工阶段的概算执行,能够为项目按期推进提供资金保障,避免因资金问题导致的进度延误,确保项目及时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工程概算审核要点

  〖3〗质量成本平衡关键

  科学合理的概算控制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在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选配材料和设备、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等措施,实现质量与成本的最佳平衡。这种平衡既避免了因过度节约而牺牲质量,也防止了因盲目追求高质量而造成投资浪费。

  ▲施工阶段影响概算控制的关键因素

  〖1〗设计变更管理因素

  设计深度不足是引发变更的重要原因。在项目设计阶段,如果勘察工作不够细致,对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把握不准确,往往会导致施工阶段出现大量设计调整。例如某跨江桥梁工程,由于地质勘探资料不完善,施工过程中发现河床地质条件与设计假定存在较大差异,不得不对基础设计方案进行重大调整,不仅增加了桩基工程量和施工难度,也导致了投资的大幅增加。

  建设单位需求变更是另一重要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可能基于功能需求变化、使用要求提升等原因提出设计变更。如某市政办公大楼项目,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建设单位要求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增加能源管理系统和智能安防系统,这一变更不仅增加了设备采购成本,也对施工工序和工期安排产生了较大影响。

  〖2〗工程计量与支付管控因素

  计量准确性直接影响投资控制。工程计量是投资控制的基础性工作,计量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至关重要。某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中,计量人员在计算石方工程量时,未严格按照计量规范进行操作,导致工程量多计15%,造成投资控制失效。这种现象在工序复杂、计量规则繁琐的分项工程中尤为常见。工程建设概算取费

  支付管理规范性关系资金安全。工程款支付环节如果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和监督机制,极易出现超前支付、超额支付等问题。部分施工单位通过虚报工程进度、重复申报工程量等方式获取工程款,如果建设单位审核监管不到位,就会导致资金失控,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

  〖3〗施工现场管理因素

  施工组织科学性决定成本效益。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作业的纲领性文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的控制。某大型体育场馆项目,由于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缺陷,各专业工序衔接不畅,导致大量窝工现象,机械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现场管理成本超出预算30%以上。

  质量控制水平影响投资效益。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返工和修复成本的增加。某保障性住房项目,由于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部分楼层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不仅增加了直接工程成本,也导致了工期延误和索赔问题的发生。

  ▲施工阶段概算控制实证分析

  〖1〗案例背景介绍

  某市政府投资新建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万吨,项目批准概算2亿元,计划建设周期24个月。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由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全过程实施。

  〖2〗施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设计变更频繁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对出水水质标准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设计单位对新型处理工艺把握不够精准,导致设计变更达30余项。其中最大的变更是将原设计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变更为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这一变更不仅使设备采购成本增加约2000万元,还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超概算建设

  工程计量争议不断。在土方工程、管道安装等分项工程计量中,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对计量规则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在土方工程计量中,双方对超挖土方的计量方式争执不下,争议金额达500余万元,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款的正常支付和施工进度。

  现场管理问题突出。总承包单位在施工组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各专业施工队伍协调不畅,材料管理混乱,浪费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施工计划安排不合理,出现多次工序冲突和返工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

  〖3〗对项目概算的影响分析

  投资总额大幅超概。项目最终决算金额达到2.5亿元,超出批准概算5000万元,超概比例达25%。其中因设计变更增加的投资约占超概总额的60%,因施工管理问题增加的成本约占30%,其他因素约占10%。

  建设工程期显著延长。原定24个月的建设工期实际延长至30个月,工期延误达6个月之久。工期延长导致项目管理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等大幅增加,同时也影响了项目社会效益的及时发挥。

  〖4〗经验教训与启示

  强化设计质量管理。应切实提高设计深度和质量,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各种潜在因素,避免施工阶段出现大量设计变更。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设计审查机制,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装饰工程概算指标

  完善计量支付体系。要建立清晰的计量规则和支付流程,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可能出现的计量争议,应建立快速解决机制,避免影响项目正常推进。

  提升施工管理效能。工程承包单位应当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高效的现场协调机制。同时,要注重材料管理和工序衔接,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浪费。

  ▲加强施工阶段概算控制的策略建议

  〖1〗建立健全设计变更管控机制

  严格变更审批流程。建立分级分类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变更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必须组织专家论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保变更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建立变更管理台账,实现变更全过程可追溯、可评估。

  加强变更成本管控。每项设计变更都必须附有详细的造价分析,评估变更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建立变更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勘察设计单位原因造成的变更,应明确其相应的经济责任。同时,要注重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而非简单地削减必要功能。

  〖2〗规范工程计量与支付管理

  推进计量工作标准化。制定统一的计量规则和工作标准,加强计量人员专业培训。积极应用现代测量技术,如无人机测绘、BIM工程量自动统计等,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建立计量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计量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工程定额概算指标

  强化支付审核监督。建立工程支付的多级审核机制,确保支付依据充分、支付金额准确。推行支付与绩效挂钩机制,将工程款支付与质量验收、安全文明施工等考核指标相结合。同时,要建立支付预警机制,对异常支付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3〗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和环境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网络计划技术、BIM技术等先进手段,优化施工工序和资源配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加强质量安全管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管理。建立质量问题快速响应机制,最大限度降低质量问题的成本和进度影响。

  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材料采购、验收、领用、库存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浪费。加强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推行成本核算与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问题。

  政府投资项目施工阶段的概算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各参建方的协同配合。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才能实现概算控制目标。在未来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应当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推动项目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确保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工程结算预算概算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