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工程概算(1)作业时机与应急预案:
基坑开挖与降水作业应当选在降水量小、地下水位低的季节进行,利用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来尽可能减小降水难度,并且增加基坑底部结构物的施工紧凑性,可使结构物可以尽早达到回填或者防水、防淹要求,进而缩短降水作业的时间。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紧凑性,必须要设计好应急预案比,如备用设施和备用电源、防雨措施和防渗措施、边坡稳定以及沉降监测等。
(2)降水井点的布置:
对于没有止水帷幕的基坑,井点能够均匀布置在基坑周围,对于比较大面积的基坑,有时为了保证降水效果,必须在基坑中设置一些降水井点;对于设置止水帷幕的基坑,通常在坑内布置疏干井。井点位置和基坑周边的最小距离通常不小于2米,以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降水井布置时要注意避开主体结构柱或者其他构件,局部深坑能够采用隔水封底或者加长降水井深度的措施进行处理。
(3)地下水位的监测:
降水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监测,保证地下水位经过较长时间的降水后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高程上,防止过度降低地下水位引起资源浪费以及结构物不均匀沉降。并且,发现地下水位异常上升或者降低时都时应当快速查找原因,排除隐患。概算指标法编制工程概算
(4)停止降水的条件:
也不是说基坑底部结构成型就能够停止降水,通常需要考虑结构物是否可被淹没或者可防淹没,并且还需要计算结构物底板强度和结构物整体重量可以承受和对抗地下水上升所产生的浮力。后浇带处的降水井的封井时间也应当晚于其他降水井。
(5)不均匀沉降的预防:
基坑周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主要是因为地下水位降低,建筑物下面地基基础脱水后承载能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被压缩、固结。为避免这类不均匀沉降一定要控制地下水位过度、快速降低。通常采取减慢降水速度、打截渗帷幕、打井回灌地下水等措施。这其中回灌地下水的方案比较简单有效,只需要在建筑物与降水井之间靠近建筑物的地方打井并回灌地下水,便可以很大程度地预防建筑物沉降。
(6)井点施工的质量:
在井点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质量,尤其是在放置滤管和填充砂石的过程中,要防止井壁塌土堵塞滤管形成“死井”。并且,正确填充的砂石可对地下水进行过滤,避免排水的过程中地下泥砂被大量抽出,既损害水泵又容易堵塞管道。而且,地下泥砂大量流失可能造成地面产生过多的沉降甚至是开裂、坍塌。工程概算和初设概算
(7)止水帷幕漏水处理
桩间渗水
表现形式:围护桩间出现轻微湿迹,或者发生轻微渗水现象,不过水量比较小,水压不大,而且渗水清澈不附带泥沙。
成因:这种渗漏产生原因是围护桩施工时,因为土层变化大、施工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局部围护桩桩间距离过大,致使部分潜水含水层渗漏或止水帷幕与围护桩之间的桩间积水渗漏,引发桩间土体脱落,出现较大的孔洞,围护桩与止水帷幕之间距离较近,孔洞较大时(≥400mm)围护桩则无法对止水帷幕进行有效支撑,因为止水帷幕为水泥土搅拌桩,有变形就会发生断裂、漏水,对基坑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止水帷幕渗漏
表现形式:围护桩间出现接缝渗水,水量比较大,并夹杂泥沙,而且渗水带有明显的承压性。
成因:这种渗漏产生的原因为止水帷幕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冷缝,但尚未对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或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遇到障碍使孔位产生了偏移造成桩位间没有形成很好的连接。至使土中弱承压水穿透止水帷幕,沿围护桩之间接缝渗出。因为粉土,韧性低,干强度低,土体遇水后土的结构快速破坏。如果一旦发生漏水,土便会伴随着水一起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而且这类渗漏导致基坑外围土体大量流失,如漏点不能及时封堵,会导致将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对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工程估算概算与送审概算
土方开挖前可以通过降水记录对止水帷幕渗漏位置进行预判,基坑内部经过降水施工后,某些区域内的水位回升速度远远快于其他部位,这个部分区域为止水帷幕渗漏高发区域,开挖前许做好漏点封堵准备。
办法
①支模封堵法
②内堵法(当止水帷幕渗漏但漏水量不大,且夹带少量泥沙时使用)
漏点处理→拌制水泥→塞入填充物→插入导管→封住漏水口→养护→扎管止水
③外堵法(当止水帷幕漏水量较大,且夹带量泥沙时使用)
漏点处理→塞入填充物→漏点处回填土→钻进成孔→安放注浆管→双液注浆工程概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