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控措施总投资额和工程概算

  如何确定单位工程概算造价▲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结构设计临界设计


  设计单位在临界状态下进行楼板结构设计,未充分考虑施工环境的多重因素。


  (2)原材料


  混凝土原材料选用水泥的水化热较大、外加剂使用不当、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3)擅自更改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为了方便施工,擅自加水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变水灰比,造成混凝土硬化时收缩量增加,结构出现网状或者长短不一的不规则裂缝。


  (4)支撑体系与方案不符


  模板支撑体系水平、竖向系杆设置不合理,导致支撑刚度不足,当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一定值时,鉴于楼面荷载的影响,模板支撑变形加大,楼板产生超值扭曲,引起裂缝。审查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时


  (5)钢筋位置偏差较大


  支座处负弯矩筋未采用有效的定位措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设置通行马道,经常被施工人员踩踏下沉,造成楼板实际有效高度h0减小,使其不能有效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结构板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降低,容易造成裂缝出现。


  (6)管线部位未设置抗裂网


  现浇板中线管出现十字交叉现象比较多,又未有采取抗裂措施,这个部位对混凝土断面的削弱过多,导致楼板容易出现沿预埋线管方向的楼面裂缝。


  (7)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未进行表面覆盖、浇水养护不及时,再加上风吹日晒,混凝土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水化作用缺乏必要的水份,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由收缩而产生拉应力,因为这时候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尤其是夏季高温,由于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易产生温差裂缝。


  (8)过早上荷


  在混凝土未达到既定强度就上荷载,可能导致混凝土楼板的变形,造成楼板开裂。


  (9)支撑体系过早拆除


  项目施工进度快,未配备足够数量的支撑体系,混凝土未达到拆模条件,立杆过早拆除,造成楼板出现不同程度下挠,增大裂缝出现的风险。浆砌石明渠工程的概算单价


  ▲楼板裂缝的预控措施


  (1)图纸审查


  图纸会审的时候,仔细审查图纸,对于楼板设计指标(板厚、钢筋)偏于临界值时,需要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板厚、双层双向配筋等)。


  (2)严格管理


  严格遵循混凝土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预拌混凝土坍落度进行逐车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严禁在运输与现场浇筑过程中加水,确保混凝土配合比不被人为破坏,保证混凝土浇捣的质量,从而防止裂缝的发生。


  (3)提高工艺


  提高模板制作、安装工艺,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立杆、龙骨间距严格按照方案施工,使之可以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防止因为模板的弯曲变形导致混凝土的开裂。支撑拆除需要考虑已浇筑楼板面混凝土强度的可承载力与实际挠度变形要求。


  (4)严格保护层厚度


  严格控制板面附加筋的保护层厚度,下部钢筋采用专用水泥垫块,上部负弯矩筋采用通长钢筋马镫进行控制,进而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防止支座处因钢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5)预埋管线


  针对楼面板内预埋管线,应布置在上下层钢筋中和轴附近,并且与钢筋交叉布置。严禁三层及以上管线交叉叠放,同时,宜在管线处增设抗裂网加强措施。临时工程概算如何进行计算


  (6)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在主要通道部位设置通行马道,防止踩踏钢筋;在浇筑的过程中,安排钢筋工对不合格部位进行整修,尤其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及裂缝易发生处,需要重点关注,按照工程结构形式与布料机覆盖范围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楼板施工缝留设于板跨度1/3部位,不得随意留设。


  (7)禁止踩踏、堆放物料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及浇筑完毕后一定时间内,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材料与安装模板支架。


  (8)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楼板大面必须要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及安排专人养护,养护次数及持续时间满足规范要求,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卫生间等多水房间,需要及时覆盖土工布或棉毡进行保湿养护,延长多水间的保湿养护时间,有效减少裂缝的发生。


  (9)回顶支撑


  大开间楼板(轴线间距≧4.0M),尽管已经达到拆模条件,不过混凝土的强度还处于增长阶段,需要及时对跨中部位进行立杆的回顶支撑,以避免大开间楼板产生不均匀下挠的情况。总投资额和工程概算


联系我们
广东肇庆华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网址:www.zqhsgc.com

联系电话:0758-6806931

电子邮箱:gdhszq@163.com

联系地址:肇庆市端州区信安三路3号敏捷广场四期B幢商业办公楼5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