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注意【1】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的处理方案
(1)钢筋偏位(柱≤5mm,墙≤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柱>5mm≤25mm;墙>3mm≤15mm)范围内,而且也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
根据国标图集16G101-1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根据1:6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
(3)钢筋偏位(柱>25mm≤50mm;墙>15mm≤30mm)向内偏:
倘若钢筋位移在25mm到50mm之间且向内偏,能够直接在楼面上按1:6比例调整钢筋,确保模板支设,并且采取钢筋根部绑扎与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14,加筋必须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4)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
倘若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无法局部加大处理的时候可以把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完成工程结算
(5)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向内偏时:
倘若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外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植筋锚固长度可以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者按照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ld();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符合受压钢筋锚固;受拉钢筋锚固的规定。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必须与打弯的钢筋或者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
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者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能够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适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之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当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养护的条件和时间应当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应当进行拉拔试验。
【2】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1)柱纵向受力钢筋出现水平或扭转偏位,主要为基础伸出地面处、上下层柱楼板处、角柱、边柱。偏位原因:柱轴线放线不准确;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的时候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
(2)梁、板、墙、构造柱等钢筋偏移,主要原因为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规范、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等。
【3】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照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然后进行复核。工程结算变更
(3)按照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当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
(4)严格按照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当绑扎牢固。
(5)成品保护及施工注意事项:
①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②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③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与移动钢筋。
④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马上修整甩筋的位置,避免柱筋、墙筋位移。
⑤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可以用同一方向的顺扣。以及采取加斜撑等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⑥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避免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工程变更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