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结算管理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与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是所有工程项目的基础。因此说保证基坑安全极为重要。基坑的安全稳定状态决定了整个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完成,对基坑进行监测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安全。
(1)水平位移监测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以使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使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以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当监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可以采用微变形测量雷达进行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当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者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该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使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2)竖向位移监测
竖向位移监测可以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使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必须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与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当依据竖向位移报警值确定。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围护墙体或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4)倾斜监测
建筑物倾斜监测应当测定监测对象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和高差,分别记录并计算监测对象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率。应当按照不同的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正垂线法、差异沉降法等。建设工程合同结算
(5)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应当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需要时还包括深度。裂缝监测数量按照需要确定,主要或者变化较大的裂缝应当进行监测。裂缝监测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①对裂缝宽度监测,可以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者贴埋金属标志等,使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亦可以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
②对裂缝深度量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与单面接触超声波法监测;深度比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应当在基坑开挖前记录监测对象已经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情况,标志应当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者中心。 裂缝宽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长度与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6)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变化可以通过在结构内部或者表面安装应变计或者应力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宜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计)或者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结构支撑,宜采用轴力计进行量测。围护墙、桩及围檩等内力宜在围护墙、桩钢筋制作时,在主筋上焊接钢筋应力计的预埋方法进行量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值应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对钢筋混凝土支撑还应当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裂缝开展的影响。
(7)土压力监测
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量测。土压力计埋设可以采用埋入式或者边界式(接触式)。埋设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①受力面与所需要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以及紧贴被监测对象;
②埋设过程中应当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工程结算的解释
③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而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
④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土压力计埋设以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基坑开挖前至少经过1周时间的监测,并得到稳定初始值。
(8)孔隙水压力监测
孔隙水压力宜通过埋设钢弦式、应变式等孔隙水压力计,采用频率计或应变计量测。孔隙水压力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量程必须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和的1.2倍;精度不宜低过0.5%F·S,分辨率不宜低过0.2%F·S。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可以采用压入法、钻孔法等。
(9)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宜低过10mm。
(10)锚杆拉力监测
锚杆拉力量测宜采用专用的锚杆测力计,钢筋锚杆可以采用钢筋应力计或者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应分别监测每根钢筋的受力。锚杆轴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过0.5%F·S,分辨率不宜低过0.2%F·S。应力计或者应变计应当在锚杆锁定前获得稳定初始值。工程结算书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