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程多久结算“数字住建”是近些年来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话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大众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日益复杂的需求。数字技术的引入不但可以实现建设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建筑质量与安全性。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可见政府在数字住建领域的持续发力也在逐步推动住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那么这次发布的规划都有哪些全新的重点内容?
▲主要目标
到2027年底,实现部、省、市三级“数字住建”工作平台高效联通,构建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提升数字化政策标准和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高住房、城乡建设、建筑业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成效。
到2035年底,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夯实,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成熟完备,形成高效运行的“数字住建”体系。
▲整体框架
“数字住建”将根据“2+2+N+3”的框架布局实施。具体是指:
2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
2构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政策标准保障体系。
N推进数字住房、数字工程、数字城市、数字村镇等应用。
3实现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大服务惠民的目标。
▲具体措施
〔1〕夯实“数字住建”建设基础
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其中包括统筹推进网络、算力、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集中部署等;融合打造“数字住建”底座,建设部、省、市三级“数字住建”数据中心,构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整合共享信息系统,坚持政务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深化现有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落实《“数字住建”基础平台技术导则》。标外工程结算
统筹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构建数据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数据管理新格局;推动数据汇聚治理,做到数据资源“按需归集、应归尽归”,建设完善各类数据库和专题库;加强数据共享应用,畅通部、省、市数据双向共享通道,探索数据资源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
〔2〕推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数字化发展
发展智能安居的数字住房:围绕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系统融合和数据联通,提高智慧监管与智能安居水平。
打造智联协同的数字工程: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促进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联动。
建设智慧韧性的数字城市:统筹规划、建设、治理三大环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
构建智管宜居的数字村镇,促进数字乡村建设,提高乡镇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3〕推进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
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务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机关运行效能;全面促进住建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效能和质量提升。
〔4〕加强数字化发展支撑
构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
早在2023年初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便明确提出了“举全行业之力推进‘数字住建’建设”的目标任务。伴随着近年来各地方的协力发展与统筹,针对“数字住建”我们有了许多的突破或者成果。工程分包结算规范
早在21年起,济南市便以“打造全省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先锋城市”为目标,构建了以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为发展方向的“数字住建”体系。进行了多样化尝试,例如:优化顶层设计,搭建数字住建框架;统一数据编码,夯实数字住建底座;规范系统建设,融合数字住建数据;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数字住建赋能。
去年年底,川渝住博会在重庆举办。针对怎样打造“数字住建”、怎样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怎样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开展了专项论坛一一暨数字住建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峰论坛。
论坛聚焦数字住建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创新理论及成果,旨在用数赋智、以数赋能促进数字中国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个国家战略落地落实。除此之外,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还颁布了全国第一部《住建领域数字化企业评价标准》,推动住建领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今年的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将根据“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
......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打造“数字住建”有其必要性,也有可行性。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推行数字中国战略的背景下,“数字住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成熟、部分企业先行先试的数字化实践以及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成型,
为建筑行业的“数字住建”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伴随着“数字住建”的推进,我们将会迎来更加宜居、韧性、智能的城市环境。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将会变得更加数据驱动与智能化。这不但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工作方式的一次彻底变革。工程结算审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