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审计中对量工作的核心原则与实践思路 2025-09-17
返回列表

  ▲对量在工程结算中的意义

  对量是工程结算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且具有决定性的环节,即便在前期的工程量计算阶段,也往往离不开对量的参与。由于参与计算的主体所处立场不同,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常有显著差异,最终得出的结果也往往相差甚远。

  从宏观层面看,随着私有资本在建设项目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业主对建筑造价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业主不仅会委托咨询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账目核对,有时还会安排多家咨询单位对同一项目进行交叉审核,甚至甲方直接介入对量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彻底核实工程量,确保数据准确,从而实现有效的造价控制。对量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有时甚至远远超过初步计算工程量所需的时间。

  在对量过程中,激烈争论时有发生。正如一位施工单位的预算员所说:“我也知道‘和气生财’,但有些时候,一味退让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据理力争,否则只能被动接受结果,无法向公司交代。”

  一个工程的结算拖延一两年甚至数年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一方面是因为各方对规范、定额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也因为设计图纸本身可能存在歧义或表述模糊,导致双方意见难以统一,一些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最终影响结算进度——这是所有参与方,尤其是施工方,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对量工作绝非如在优雅咖啡厅中品咖啡那般诗意和轻松。建筑行业从业者多数性格直率、作风豪迈,对量有时甚至会演变为争吵。总而言之,对量过程繁琐复杂,工作强度大,其中的酸甜苦辣、风云变幻,唯有经常参与对量的人方能深切体会。

  对量的意义远超表面所见。作为一名造价人员,掌握必要的对量技巧,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量的基本原则

  无论采用的是手工对量、软件对量,还是手工与软件结合的方式,对量的基本操作流程大体一致。

  首先,应确定一些原则性和共性的内容,例如钢筋接头的类型、土方挖、运、填的界限界定等。在此基础上,贯彻“从粗到细,先易后难,控大量调小量,求同存异,相互沟通”的原则。以往常用的“搜查法”已难以适应当前工程对量精度的高要求,目前更多采用的是全面审核法。

  对量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一定的施工现场经验、对规范与定额的准确理解,以及快速精确计算工程量的能力。同时,沟通技巧与谈判艺术也同样重要。

  在计算工程量时,就应提前考虑后续的对量工作,做到思路清晰、表达明确。包括注明图纸编号、名称、位置和构件基本属性,确保每一笔工程量都有据可依。计算者应对自己所算的量了如指掌,所有数据都需具备充分的说服力,切忌强加于人。只有获得对方认可并签字确认,对量工作才可视为完成。

  每一次对量结束后,都应做好记录工作,明确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尚存争议,对增减的细目及原因要条理清晰地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保证对量过程可追溯、可核查、透明公开。最终,参与对量的双方或三方应在记录文件上签字盖章,尤其是涉及争议大、敏感度高或需甲方拍板的内容。对量人员应具备责任意识,注意自我保护。

  ▲手工对量的流程与思路

  如果采用手工对量,通常先进行总量比对。如果双方结果较为接近,一般可认为通过。但实际情况中,双方工程量存在差异,甚至显著差异的情形更为常见。面对这类情况,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经验丰富的预算人员能迅速识别出对方计算中的错误,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

  某些送审资料可能做得非常隐蔽和巧妙,这时就要求审价人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足够的耐心。若无法直接定位错误所在,可以尝试分构件、分楼层、分材料类别逐一核对。

  例如,先统计各类构件(柱、梁、板、墙等)的工程量,了解差异最大的是哪一类构件。假设梁的差异最大,则可进一步按楼层分解,定位差异突出的楼层,再针对该楼层中不同编号的梁进行细致核实。通过这种层层分解的方法,通常能较快查明差异原因。

  双方的计算式应当清晰易懂,对量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增减和调整。手工对量的优点在于计算过程透明、符合思维习惯,缺点则是重新汇总和统计的效率较低,可能影响对量进度。手工算量及对量对于小型或简单工程尚可应对,但在处理大型复杂项目时,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综上所述,工程结算中的对量工作极具挑战,但也极其关键。掌握科学的原则与方法,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加强沟通与记录,才能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同时,推动结算工作顺利收官。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