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预算范本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作为建工集团的重大工程之一,自2021年底开工以来,项目部依托总承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从建设的全过程、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出发,运用基于物联网、BIM、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混合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了一条建筑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新模式,以科技创新驱动管理技术进步,以管理实践提升项目数字化应用效能。
自桩基围护工程至基坑开挖工程以来,总承包项目部共策划、研发并应用涉及安全、质量、技术、工程、合约、综合等6大模块40项信息化应用,形成了具有“总承包、总集成”管理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以工序管控为核心,提高项目全部位质量管控能级
对于这个项目在桩基围护阶段近2万根灌注桩、1000幅地下连续墙带来的工序验收繁杂、过程资料难整理等问题,项目部自主研发标准化施工工序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参数。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工序验收节点实时把现场各类验收信息,通过平台内工程BIM模型所匹配的位置上传,平台统一整合及汇总,形成工程数字化模型。
各道工序验收信息可追溯,把传统的建设工程验收程序规范化、数字化。同时系统把各类验收信息汇总,以及展示工程实时形象进度。在此基础上,现如今工序管理继续延申至土建结构、钢结构、安装等工程,形成工程质量管理大数据,为项目进度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工程预算定额编号
▲以智能调度为目标,创新全流程物料管理新模式
为实现南下项目混凝土物料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项目部开发了一套混凝土物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基于BIM模型自动创建下料台账、线上下料发料、扫码签收/转料/退车混凝土、后台数据多维度统计等。
平台基于工程BIM模型,按照用料部位,智能化计算物料需求量并自动生成下料台账。现场管理人员利用平台下料台账,可以一键下料,料单自动发送至材料供应方。平台发料同时,自动生成小票,随车发送,混凝土搅拌车顶灯自动集成料单信息,使得运输物料信息可视化。
施工员借助平台料单扫描小票二维码,当编号,砼强度、坍落度、运输时间等均匹配,则可以成功签收,允许浇筑扫码签收完成闭环管理。物料从生产到现场使用全过程信息化,为大体量的物料供应,提供了信息基础保障。
自混凝土物料信息化管理使用以来,简化了现场材料管理人员的下料流程,提升了下料数据的精确度,从而从根源上确保了现场桩基混凝土不打错,保证了桩基施工的质量。同时首次实现了施工总包单位和材料供应单位全过程数字化的混凝土供应流程,延伸了总承包单位的施工管理半径。
▲以实名管理为基础,创建项目劳务管理新篇章
项目积极响应总承包部智慧云教育平台,确立“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意识,全员参与线上安全教育,提高务工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累计积分75000余分,工人凭积分可以在机场建设者小镇兑换消费券。
同时,项目基于劳务实名制信息库,进一步挖掘人员实名信息的管理方式,对现场务工人员实施“二维码帽贴”准入制度,将会包含历史奖惩记录在内的劳务人员信息跨项目数据共享,以交底扫码、现场巡检、AI识别等多渠道动态校核现场考勤记录。节能改造工程预算书
▲以隐患管理为抓手,保障项目群坑开挖安全可控
群坑开挖阶段,项目部建立信息化指挥中心,通过把全场监控数据、基坑监测数据、塔吊智能化监测数据、现场劳力数据、单兵作战巡视数据等全部接入指挥中心,由总承包及事业部24小时值班人员对于各类数据的自动预警进行实时反馈至现场各区域负责人,达到隐患发生前的清理。
并且,为了保障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项目部在各基坑入口以及各层支撑内设立巡检打卡点,各巡检打卡点形成一条规定的巡视路径,由每日值班人员根据巡视路径扫码打卡巡检。及时发现基坑隐患,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以设备管理为载体,构建数字化工地运行机制
项目部高度重视大型设备综合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设备带病进场、设备带病作业”重大安全隐患,以电箱管理为例:项目规范临时用电各环节,实现电箱线上的进场审批、四方验收、二维码巡检、报失报修等功能,形成链路式的“一箱一码”临电管理体系。做到临电调整、验收高效率,日常维护、维修管理动态化,设备信息可以实时追溯,保证临电管理各环节标准化,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成效。
浦东机场南下工程将始终坚持数字化发展和自身管理要素深度融合,聚焦管理能级提升做文章,充分总结数字化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努力提高具有总承包管理特色的数字化策划、数字化建造、数字化交付、数字化运维能力,进而为总承包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泉。构筑物工程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