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新规住宅栏杆高度提升至1.20米施工验收再添硬性指标 2025-09-30
返回列表

  随着建筑安全标准的不断提升,住宅栏杆高度规范迎来重要更新。自2025年5月1日起,所有新开工住宅项目的水平段栏杆高度标准将从现行的1.10米提升至1.20米,这一变化将对住宅设计、施工和验收产生深远影响。

  ▲核心规范要点全面解析

  (1)现行通用标准(2022年起实施):依据《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及配套图集22J403-1《楼梯栏杆栏板》,当水平段长度大于0.5米时,扶手高度要求不应小于1.10米。此标准目前适用于大多数民用建筑项目,包括2025年5月前设计的住宅项目。

  (2)最新住宅强制性标准(2025年5月1日起实施):根据即将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第4.2.2条强制性规定,住宅公共楼梯基础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米,而当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米时,其水平段扶手高度必须达到不小于1.20米的要求。

  (3)恒定不变的安全要求:竖向杆件间净距始终必须控制在不超过0.11米的范围内,这一要求旨在有效防止儿童坠落事故,是所有栏杆设计的基本安全底线。

  ▲规范演变历程与技术要求差异

  〖1〗历史标准回顾(2022年之前)

  在2022年之前的技术标准体系中,针对室内楼梯水平段长度超过0.5米的栏杆/栏板,其扶手高度要求为不低于1.05米。这一标准在当时的建筑安全认知和技术条件下,为保障使用者安全提供了基础支撑。

  〖2〗现行通用标准的技术要点(GB55031-2022&22J403-1)

  2022年实施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及配套标准图集,将室内楼梯水平段栏杆的安全标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其中明确规定:当室内楼梯水平段栏杆/栏板长度大于0.5米时,其扶手高度必须达到不小于1.10米的要求。这一标准目前仍然是大多数民用建筑项目(包括2025年5月1日前已完成设计或开工的住宅项目)必须遵循的技术依据。

  〖3〗最新住宅规范的核心变革(GB55038-2025)

  即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在安全标准方面实现了重大提升。作为全文强制性标准,其第4.2.2条第3款对住宅楼梯扶手高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除了规定公共楼梯基础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米外,特别强调了当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米时,其水平段扶手高度必须达到不小于1.20米的新标准。同时,竖向杆件间净距不大于0.11米的要求同样作为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

  ▲新规对施工实践的直接影响与应对策略

  〖1〗强制性条款的严肃性认知

  必须清醒认识到,GB55038-2025第4.2.2条是全文强制性条文,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行为都意味着工程无法通过竣工验收,同时相关责任单位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和安全责任风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都需要对此承担相应责任。

  〖2〗关键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

  时间节点的把握至关重要:2025年5月1日及之后新开工的住宅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新规范执行,水平段长度超过0.5米的扶手高度必须达到1.20米。而对于在此时间节点前已经按照旧规范(1.05米或1.10米)完成设计或已经开工的住宅项目,在通过施工图审查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原标准进行验收。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开工项目绝对不能沿用旧标准。

  〖3〗施工环节的具体应对措施

  (1)设计图纸的严格核查: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仔细核对设计图纸所依据的规范版本及其标注的高度要求。对于2025年5月1日后设计的住宅图纸,必须确保水平段栏杆高度标注为不小于1.20米。

  (2)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在确认图纸符合GB55038-2025规范要求后,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精准的测量定位,确保完工后的实际高度严格达到规范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度的测量通常是从踏步前沿或地面完成面起算至扶手顶面。

  (3)重点部位的特别关注:阳台、走廊、室内大平台与楼梯水平段交接处,以及大型转角平台处的水平栏杆,这些位置的长度极易超过0.5米,是安全风险的高发区域,必须进行实地测量确认长度和高度。

  (4)辅助要求的同步落实:在确保扶手高度的同时,必须同步检查所有位置的竖向栏杆净空距离,确保严格控制在不超过0.11米的范围内。

  ▲总结与行业警示

  住宅楼梯安全标准再次提升,这反映了国家对建筑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自2025年5月1日起,所有新开工住宅项目中,长度超过0.5米的水平段楼梯栏杆,其高度必须达到1.20米,同时竖向杆件净距必须控制在不超过0.11米——这是不可逾越的强制性安全底线!

  施工单位必须将最新《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作为铁律,在设计交底、材料加工、现场安装、分段验收等全流程环节中,严格把控1.20米这一关键数据。任何对强制性条文的疏忽,都等同于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将面临无法通过验收、返工索赔、责任追究等多重压力。建筑安全无小事,技术规范即红线,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行业各方应当及早准备,积极应对,确保平稳过渡到新标准时代。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