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作是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与进度的关键环节,其有效实施依赖于系统的工作流程与清晰的管理重点。监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并在不同阶段把握相应的监理重点,才能切实履行监理职责,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本文将围绕监理工作的三个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与工程竣工阶段,系统阐述监理流程与工作要点,为监理人员提供实操指南。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主要集中于施工阶段监理。该阶段监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涉及内容复杂、环节众多,必须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以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与投资的全面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
施工前准备阶段是监理工作的起点,也是奠定项目监理基础的关键时期。本阶段监理工作的核心在于熟悉合同、审查条件、建立制度与组织协调,确保工程具备规范开工的各项条件。
【1】接受委托并签订监理合同
监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始于业主委托与监理合同的签订。在此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全面掌握委托书与监理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监理范围与内容、各方权利义务与责任划分,以及项目的质量目标、工期要求、安全目标和投资控制目标等。这不仅构成监理工作的基本框架,也是后续合同管理的重要依据。
【2】审核设计文件与施工单位资质
项目监理部应组织各专业监理人员全面熟悉与审核设计文件,并系统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资质及施工组织设计。
(1)设计文件审核重点包括:图纸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或矛盾、是否具备施工指导可行性、预算工作量与材料设备量是否准确、设计技术要求是否合理等;(重点)
(2)承包商质保体系审查应涵盖施工企业资质等级、项目经理与技术负责人的执业资格及类似工程业绩;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应重点关注:施工人员配置与施工机具设备是否满足工程质量与技术需要;各项技术措施、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是否科学有效;施工进度计划是否合理,各工序衔接是否顺畅。
【3】编制监理规划与实施细则
监理规划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制,是指导项目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监理实施细则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写,是具体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掌握)
(1)监理规划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含工程简介与主要工作量)、监理依据(合同、法律法规、设计文件、规范标准、业主标准等)、监理工作范围与目标、监理组织机构设置、监理主要措施与方法(围绕“三控三管一协调”)、监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
(2)监理实施细则应按照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查验的逻辑,对监理工作进行细化说明,特别是事中控制环节,应紧密结合施工验收规范中的具体指标与要求进行编写。(现场监理员应熟悉】
【4】参加业主组织的工程协调会议
参与业主组织的各类协调会议是监理单位融入项目管理体系、掌握项目全局的重要途径。尤其应重视设计交底会与第一次监理协调会。
(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会议:监理应就设计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明显差错提出专业建议,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性与可实施性;(重点)
(2)第一次监理协调会:通常在工程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参会单位包括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及材料供应等相关方。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单位宣布对项目总监的授权,介绍各方项目负责人;承包单位汇报施工准备情况;总监阐述监理规划与实施细则;承包单位进行施工技术方案交底;明确工程相关协调机制。总监在介绍监理工作流程时,应着重说明需要施工单位配合的关键环节,可采取主动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监理流程得到有效执行。(重点)
【5】审查开工报告
总监应依据相关规定,严格审查工程是否具备法定开工条件,审查通过后方可签发工程开工令。审查内容包括:
(1)施工图设计是否已通过正式会审;
(2)工程动员协调会是否已召开并完成工作部署;
(3)工程所需材料、构配件及设备是否已进场并满足开工需求;
(4)施工人员、机具与检测仪表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配置到位。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监理工作的核心执行期,涉及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多方面控制任务,监理人员必须深入现场、严格把关,确保工程按计划规范推进。
【1】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监理应依据承包单位报送的工程材料报验表,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审核内容包括: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检测报告、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进网许可、使用说明书等。对重要材料应实施抽样检测,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退出场,并做好详细记录。
【2】现场技术交底与路由复测
如工程未组织正式设计交底,监理人员须在开工初期,会同施工负责人或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明确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并参与路由复测等工作。(重点)这一环节对当前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尤为关键,事前交底能有效预防技术误差与施工返工。
【3】工序质量控制与隐蔽工程验收
监理人员应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巡视检查,对关键工序与隐蔽工程实施旁站监理,并详细记录验收情况。【重点】承包单位应按规定填报工序报验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与专业质量控制表。对不合格工序,监理工程师应签发《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跟踪审核其提交的《监理通知回复单》。
【4】施工进度控制
(1)建立监理日志与施工进度表,采用横道图等方法动态反映实际进度;
(2)定期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及时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
(3)根据人员、机具、环境、材料、天气等因素调整进度计划。如遇停工或延期,承包单位应提报报告,并抄送建设与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应准确区分“工程延误”(施工单位责任)与“工程延期”(非施工单位责任),前者一般不调整总工期;
(4)对建设单位应急工程,应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关系,在保障关键质量的前提下推进进度,一般性问题可事后整改。(重点)
【5】工程量核定与进度款支付
监理应严格核定工程量及变更量,签署工程进度款支付证书。(重点)设计变更须由施工单位提出变更报告,监理核定其合理性后转交建设与设计单位处理。监理不得擅自表态。对设计未明确的隐蔽工程量与漏项量,现场监理应及时、准确、专业地完成签证工作。
【6】安全生产监督
监理人员应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违规操作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情形,必须下发监理通知单,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报告。(重点)
【7】监理现场例会
监理例会应定期召开,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主持,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代表参加,必要时邀请设计、分包等单位人员参与。
(1)会议应定期召开,根据工程周期设定周会或月会;(监理工程师应做到)
(2)会议议题包括:检查上期决议落实与未完事项原因;分析工程进度与工程量完成情况;讨论材料、设备质量问题;协调技术方案、分包管理、设计变更与安全问题等;
(3)会议应明确时间、地点、人员,研究问题对策与措施,并形成经各方确认的会议纪要。
【8】单项工程初验
监理工程师在单项工程完工后,应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施工队长等相关人员进行初步验收。对发现问题应详细记录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整改结果。如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监理须及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避免监理责任风险。(重点)
【9】工程竣工验收
(1)监理单位在完成初验且无重大质量问题后,应通知建设单位组织正式验收;
(2)总体验收合格后,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共同签署“竣工移交证书”,确认工程等级。
【10】监理资料与信息管理
监理信息管理是监理过程的重要支撑,贯穿“四控一管一协调”全过程。(重点)
主要监理资料包括:
(1)非监理方提供资料:施工合同、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分包单位报审表、图纸会审纪要、施工组织设计、开工/停复工报告、进度计划、材料报审表、检测报告、工程变更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量与支付证书、监理通知回复、验收资料、索赔文件、结算审核意见、质量评估报告等;
(2)监理方资料:委托监理合同、监理规划与实施细则、监理指令、监理日记、月报、总结等;【重点】
(3)通用资料:会议纪要、往来函件;
(4)监理日记:现场监理人员须每日记录监理工作情况,特别是与建设单位的汇报与沟通内容,作为监理月报与总结的基础;(重点)
(5)监理月报:应包括实际完成工作量与进度分析、质量与安全情况、工程变更、存在问题与月度小结;
(6)监理工作总结:应系统总结监理规划的执行情况、工作成效、问题处理与整体质量评价。
监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严谨的专业任务,唯有严格遵循流程、把握重点,才能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监管。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监理人员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引,共同提升建设工程监理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