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预算编制说明的重点几乎每个预算员都是从学定额起步的,对定额不但有深深的烙印,更有割不断的情怀。人说“造价的尽头是成本”,因此,预算造价也好、成本也罢,定额亦是无法绕开的话题。下面通过地下室的房心填土属性的讨论来谈谈“定额、成本、综合能力”的一些认识。
▲地下室的房心填土属于什么?
某市的定额计算规则:在设计室外地坪以上的室内房心还土,执行素土夯实(作用在楼地面下)基价项目,位于承重结构基础以下的填土应执行素土夯实(作用在基础下)基价项目。
某省的规则与其异曲同工:设计室外地坪以下的房心回填土,按照本章回填土项目计算。设计室外地坪以上的房心回填土套用“楼地面工程”中的素土垫层子目。(见下定额截图)概预算编制的成果形式
从中不难看出,规则是为了区分“回填土”与“素土垫层”的不同。是想告诉大家,作用在楼地面下的和承重结构基础以下的是“土垫层”,而不是普通的“回填土”。由于其回填的密实度等的要求高于一般的回填土,同时作业的环境亦有所不同,因此,定额“土垫层”的基价比常规的“回填土”高,这无可厚非,不过,问题来了:
(1)地下室内的房心填土,它在室外地坪以下,但是不折不扣的“作用在楼地面下”,它属于什么呢?
(2)规则的“设计室外地坪以上”与“作用在楼地面下”,是两个条件同时符合,还是只需要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呢?
我们知道,地下室的房心回填成本一般要高于地上的房心回填,如北京定额,打夯机的消耗量相同,不过人工用量比地上的房心回填土高了24.80%。(见定额截图)
当前的造价环境,对施工方不太友好,在定额有第二种解释的时候,审核人完全能够以“在设计室外地坪以下的均执行回填土基价项目”为由不予计算。如此,被审核人就只有怒发冲冠的份了。难道因为“一切造价问题都是法律问题”,为一个填土去打官司?公路养护概预算编制办法
▲这样的规则,你们有什么体会吗?
房心填土,并不是套套定额那么简单
说到房心填土,在大部分人眼中都认为它的造价比基槽回填土大(包括我)。有意思的是,湖南定额的房心回填却小于基槽回填(见定额截图),与上两家计算规则的定额及北京定额完全不同。而地下室的房心填土,因为工程环境、施工的部署的不同,对成本的影响很大,并不是套套定额那么简单。
▲地下室房心填土有哪些回填形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影响成本的因素是什么?
(形式1)平行施工。基础完成后先填土,后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
优点:施工方便,回填成本小。
缺点:占用工期,间接成本增大。
(形式2)流水施工。基础完成后先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后利用施工间隙回填。
优点:不占用工期,间接成本小。
缺点:在完工的结构中回填,操作空间受限,施工难度可能增加,回填的成本可能变大。
因为“平行施工”占用工期,产生很大的间接成本,弊大于利,故而,一般大都是采用流水施工。
全国填土定额考虑的运距,我个人见过三种:
(1)大分省市考虑了5.00m内的取土运距,如:湖南、河北、江苏等。预算编制信息价确认函
(2)山东定额为:1.00m。
(3)天津定额,人工回填:5.00m;机械与房心回填各为150.00m。(见定额截图)
因此,除了回填本身,影响成本的因素显然就是运输。土方怎样进入地下室与工程特性、工地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不同,部署就不同,成本亦就不同:
(1)地下室空间够大,自卸汽车由坡道直接进入,效益最高,最为理想(极少有)。
(2)自卸汽车能进入,不过地下室高度不够,不能完全自卸,需要人工辅助,成本略大,但也比较理想。
(3)地下室空间不够,自卸汽车不能进入,只可以用机动翻斗车拉入,效益变差,不过也可以接受。
(4)没有坡道,在地下室顶板预留洞口,由机动翻斗车运至预留洞口倒入(顶板不能行走汽车),下方挖装后用手推车,形成二次的挖装运,效益很差,很不理想。
(5)当然实际的施工情形远不止这些,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也见过用塔吊吊土形成三次的挖装运(土堆挖运至塔吊点→塔吊吊运至进入口→地下室内手推车运土),如此效益最差,最不理想。
定额是固定的单价,虽然北京定额的地下室房心回填的比房心回填高,不过工程的环境千差万异,怎样融合一线的作业场景,掌握成本才是关键。而不是看到有定额就心安理得地套用,这就是造价与成本的区别,亦是目前很多轻造价员最常见的通病。
此文并非评论这个定额的规则是否正确,意在通过对定额、工序工艺的分析更好地掌握成本,透视的是成本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广联达指出的“成本预测的颗粒度,成本分析的深度”;就是定额、成本和造价人的综合能力。故事也证明了我曾说过的那句话:对定额、成本的解深度,取决于你对工艺的理解深度、取决于你基础的厚度,而不是什么技巧。技巧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基础,何来技巧?工程预算编制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