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质量在任何合作中,合同审查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对于资金规模大、履约周期长的建设工程合同而言,严谨的审核更是保障双方利益、避免法律风险的重要前提。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如何系统、全面地进行建筑工程合同的审核呢?本文结合常见风险点与实务经验,梳理出以下关键审核要点,供各方参考。
(1)审查合同招投标要求与承包方主体资格
确保项目符合招投标法律法规,核查承包方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文件,避免因承包方不具备相应资质而导致合同无效或履约风险。
(2)明确工程承包范围
承包范围应当清晰、简洁,并与招标文件、发包图纸、工程量清单保持一致,防止因约定模糊引发后期争议。
(3)开工日期的成立标志
合同中应明确开工日期的确定方式,如以发包人发出的开工令为准,或以施工许可证取得为节点,避免因开工时间不明确导致工期起算点争议。
(4)合同文件组成及其解释顺序
明确列出组成合同的各项文件(如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专用条款、通用条款、图纸、工程量清单等),并约定其优先解释顺序,防止不同文件之间发生冲突时无法确定依据。
(5)监理工程师及发包人派驻工程师的权限设置
详细约定工程师在工期顺延、工程质量确认、工程量变更、价款调整等方面的权限范围。对于重大指令,可约定须经发包人或承包人确认方可生效,以限制单方随意变更带来的风险。工程建设预算编制的原则
(6)安全文明施工责任的约定
原则上由承包方承担安全文明施工责任,但应设置兜底条款,明确如因发包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或文明施工问题,相应责任和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7)工期顺延的认定标准与程序
除不可抗力外,应明确其他可顺延工期的情形(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政府行为、发包人未及时支付工程款等),并约定承包人提出工期顺延申请的程序和时限,以及发包人审批的期限与方式。
(8)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的条件与流程
详细约定验收程序、参与人员、验收标准及不合格情况的处理方式,避免因验收环节缺失或不规范导致质量纠纷或停工损失。
(9)合同价款的确定方式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价方式:固定总价合同需明确风险包干范围;可调价格合同应详细约定价款调整因素与方法;成本加酬金合同应限定成本核算标准及酬金计算方式。实践中应慎用后者,避免成本失控。
(10)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方式
明确付款节点、比例、请款流程、发包人审核期限及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保障承包人能够按时获得工程款,维持正常施工进度。
(11)工程变更的约定
包括变更提出、确认、计价及支付等全套机制,尤其应明确变更是否导致工期调整及价款结算方式,防止频繁或模糊变更引发造价争议。专项预算编制实操问答
(12)竣工验收与结算的约定
重点审查验收主体、验收标准、质量不合格的整改责任与费用承担,以及结算资料的提交期限、补充要求和审核时限,避免因结算拖延影响资金回收。
(13)违约责任的审查
违约责任条款应当具体、对称且具有可操作性,包括迟延履行、质量不合格、擅自停工、未按时付款等常见违约情形,并合理设定违约金计算方式或赔偿范围。
(14)合同生效条件与签订地
明确合同生效时间(如双方签章时、履约保证金缴纳后等)、合同签订地点及项目所在地,这些约定可能影响争议管辖和法律适用。
(15)争议解决方式与地点
约定争议解决途径(仲裁或诉讼),如选择仲裁需明确仲裁机构名称;如选择诉讼,可约定由工程所在地或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以减少未来争议解决的不确定性。
综上,建筑工程合同审核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需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评估与合理设计。建议发包人与承包人均尽早引入专业法律及造价人员参与合同评审,从而最大程度规避风险,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与自身合法权益。区级财政预算编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