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清单计价规范施工企业招投标阶段必须严审工程量清单预算编制的开展情况怎么填 2025-10-15
返回列表

  融媒体中心预算编制报告随着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发布与即将全面实施,施工企业面临的权责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尤其在投标报价与合同签订阶段的责任显著加重。新版规范明确,在总价包干模式下,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责任更多地转移至承包方,招标方“漏项即成成本”的时代正逐渐终结。施工企业若在投标阶段对清单审查不足,极有可能在后续施工中面临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基于最新规范内容,系统解析责任归属变化、不同合同模式下的风险焦点,以及施工企业应在招投标全流程中采取的关键应对策略,为企业实现风险前置管控提供实用参考。

  ▲责任主体转移:施工企业面临的全新挑战

  2024版清单计价规范与2013版规范最根本的区别,体现在工程量清单漏项、缺项的责任认定上。在2013版规范框架下,无论合同采用单价模式还是总价模式,招标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由招标人(即甲方)承担主要责任。在总价包干合同中,若清单出现漏项,施工企业按图施工后有权要求甲方追加相应费用,甲方漏项即须承担经济补偿义务。

  然而,2024版规范对此作出重大调整:在总价合同条件下,清单中出现的漏项、缺项等疏漏,原则上由承包人(即施工企业)承担责任。这意味着,如合同明确约定以招标工程量清单作为包干依据,施工企业因审查疏漏未能发现清单缺项,即便实际施工中完成了该部分工程内容,甲方亦无义务追加支付,相应损失由施工企业自行承担。同样,若合同约定以审定施工图纸为总价包干基础,只要图纸未发生变更,即便清单存在漏项,总价原则上不予调整,施工企业仍需按图完成全部工作内容。施工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责任界面的此消彼长,直接加大了项目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压力。

  ▲总价包干合同的两种类型与相应风险

  施工企业在参与投标时,必须精准识别合同包干依据的类型,以采取针对性审查策略,有效规避陷阱。企业年度预算编制会议通知

  〔1〕清单包干合同:合同总价严格依据招标工程量清单确定并固定。在2024版规范下,施工企业须对清单的完整性承担审查责任。例如,某项目总价5000万元,如在投标时未发现清单中遗漏某项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即便实际完成该部分工作,也无法向甲方主张额外费用——此类疏漏被视为企业自身的审查失误,须自行消化相应成本。

  〔2〕图纸包干合同:合同总价以经审查确认的施工图纸为依据进行包干。在此类合同中,清单仅作为参考或报价基础,其漏项原则上不导致总价调整。例如,图纸对应的合同总价为5000万元,只要图纸未发生设计变更,即便工程量清单存在缺项,总价仍维持不变。尽管如此,施工企业仍应确保图纸与清单内容在施工范围上的一致性,避免因二者表述不一引发争议。

  关键提示:施工企业在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务必明确包干价的具体依据是“图纸”还是“清单”,并相应界定双方责任范围,从根本上防止履约过程中的争议与推诿。

  ▲未雨绸缪:招投标阶段的风险防控实操建议

  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前置管控。2024版清单规范的实施,要求施工企业将审查重心前移至招投标阶段。在此关键窗口期,建议系统开展以下三步工作:

  〔1〕开展工程量清单深度复核:获取招标文件与工程量清单后,应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开展系统性核对。应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地质勘察报告与全套设计文件,逐项验证清单项目是否完整覆盖实际施工范围。例如,重点核查甲方所提供的施工图纸是否已反映全部工程内容,预判是否存在常见漏项项目(如措施项目中的特殊支护、临时设施等)。整个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是

  〔2〕引入专业力量协同审查:如企业自身造价团队力量有限,应聘请经验丰富的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或专业律师参与清单评审。审查重点应包括:清单项目设置是否完整体现设计意图,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地勘数据与清单项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等。实践经验表明,专业的外部审查可帮助企业规避超过30%的潜在漏项与偏差风险。

  〔3〕充分利用异议权与澄清期:招标程序中通常设有投标人质疑与澄清环节,施工企业应积极行使该权利。如发现清单中存在明显遗漏、描述模糊或与图纸不符之处,应在规定时限内以书面形式正式提出,要求招标方作出澄清或补充说明,力争在合同成立前堵塞漏洞。

  ▲后期纠纷处理:协商成为主要解决路径

  如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清单存在重大漏项,根据2024版规范的责权划分,施工企业已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此时,较为可行的路径是主动与甲方沟通协商,争取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就漏项部分协商合理的补偿费用。然而,若甲方依据合同条款拒绝调整,施工企业将不得不自行承担该部分成本。此类隐患的根源,仍在于前期审查环节未能“把风险关在笼子里”。施工企业须牢固树立“责任前置”意识,将风险防范重心置于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

  2024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已进入倒计时,施工企业责任加重已成定局。唯有在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切实加强对工程范围与清单完整性的专业审查,构建系统化的内控机制,才能有效避免后期陷入被动与亏损。行动建议:立即对企业现有在建与待投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强化造价团队专业能力,必要时引入外部专家资源——真正做到未雨绸缪,方能在新规下行稳致远。预算编制的开展情况怎么填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