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结算表工程合同形式对工程造价结算的影响是显著且多方面的。不同的合同形式在工程造价的确定、控制以及最终的结算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将会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在选择合同形式时,需要按照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不同的合同形式在工程造价结算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故而需要权衡利弊,并做出合理的选择。
▲合同形式对结算的影响
(1)固定总价合同
结算清晰:固定总价合同在结算的过程中,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分歧较小,由于总价在合同中已经明确,除非有合同约定的变更情况,否则结算价格通常不会发生变化。这种合同形式有助于减少结算过程中的争议与纠纷。
风险分担:承包方承担了大部分的市场风险与施工风险,比如材料价格波动、设计变更等。故而,在签订固定总价合同时,承包方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并合理定价。
适用场景:适用于工程量相对较小、工中期较短、设计变化不大的工程项目。
(2)固定单价合同
贴近实际成本:固定单价合同在结算时是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计算,故而,结算费用更贴近工程的实际成本。
风险可控:跟固定总价合同相比,固定单价合同的风险更为可控。承包方只需要承担单价波动的风险,而工程量的变化风险则是由发包方承担。
适用场景:适用于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设计变化可能较大的工程项目。epc的工程结算
(3)成本加酬金合同
灵活性强:成本加酬金合同允许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成本,以及在合同约定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酬金。这种合同形式灵活性较强,可以应对不确定性较大的工程项目。
激励作用:鉴于承包方的利润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故而这种合同形式可以激励承包方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适用场景:适用于设计深度不够、技术复杂、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
▲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影响
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双方需要严格遵守合同条款并履行各自的义务。若是发生违约行为或者争议事项,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避免对工程造价结算产生不利影响。
(1)工程变更管理:对于工程变更需要严格管理与控制,保证变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且严格根据合同约定的变更程序进行处理。这样能够避免因变更造成的额外成本增加与工期延误。
(2)付款管理: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与时间节点及时支付工程款项,保证承包方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施工与采购。同时,还需要对付款情况进行记录与跟踪,保证资金的安全与有效使用。
(3)争议解决: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争议事项,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若是无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则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机制进行处理,并且避免争议事项对工程造价结算产生不利影响。工程结算变更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