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竣工验收结算措施文章系统梳理了施工过程结算的政策与法规依据,分析了其推动工程价款结算重心从竣工阶段向施工建造阶段前移的重要意义。实施过程结算能够显著缩短竣工结算时间,减少重复劳动,有效化解结算争议,并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本文总结了当前施工过程结算实践中暴露的若干问题,包括施工企业合同意识薄弱、对过程结算理解片面、核心要义把握不准,以及结算人员在工程计量、取费划分、价格调整、变更签证等方面业务能力不足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工程质量达标为前提,通过完善合同条款、合理划分结算周期、规范过程资料管理、修订合同示范文本、建立争议快速处理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以全面提升施工过程结算的实施效果。
施工过程结算,是指建设项目发承包双方依据施工合同约定的结算节点,对已完成工程内容进行价款计量、计价、确认与支付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更涉及价款的调整与最终确认。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对解决长期存在的竣工结算拖延问题、从源头预防工程款及工资拖欠、及时化解工程矛盾纠纷、加强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的显著优势
近十年来,施工过程结算已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其将进度款支付与中期结算有机结合,嵌入工程实施的各个关键环节,成为项目造价控制的有力手段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重要载体,对破解竣工结算难题、减少合同纠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工程结算单生效要件
〔1〕实现结算重心前移,强化过程造价控制
截至2023年上半年,住建部及北京、甘肃、浙江、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已相继出台政策,明确推行施工过程结算。例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虽未直接使用“过程结算”一词,但第11.2.6条规定“发承包双方实施过程中已确认的计量计价结果,在竣工结算时应直接进入结算”,体现了推动结算向过程前移的立法意图。
过程结算是按合同约定周期对已完工程进行的分段结算,实质是将竣工结算工作分解至施工建造阶段逐步完成。此举能够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帮助施工单位实时掌握成本状况并及时纠偏,同时有助于缓解承包方的资金压力,减少垫资施工,加快资金回笼,降低运营风险,从机制上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提升结算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减少竣工阶段重复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16号)第十五至十八条明确了过程结算的程序与要求。承包方应按合同约定提交结算申请,发包方则需及时组织审核。由于结算周期缩短,双方可就地核实争议内容,避免因人员变动导致资料缺失或记忆模糊,显著提高结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竣工结算奠定清晰、可靠的基础。
〔3〕有效化解纠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及《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建办标〔2020〕38号)均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施工过程价款结算与支付。过程结算要求发承包双方及时确认变更签证等价款调整事项,形成经双方认可的阶段性结算文件,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后期争议,也为审计和跟踪咨询提供了依据。同时,明确的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也有力保障了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ppt
〔4〕强化风险意识,合理确定过程结算价款
根据财政部、住建部《关于完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有关办法的通知》(财建〔2022〕183号)及多地相关细则,过程结算已逐步成为新开工项目的标准化要求。过程结算作为竣工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及时揭示合同缺陷及项目管理问题,提醒发承包双方履行风险共担原则,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超付、超进度支付等资金风险。
▲当前施工过程结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理解片面
部分施工企业未能准确把握过程结算的本质,简单将其等同于期中付款,未能理解其“事中分段确认、竣工不再重计”的核心原则。例如,某些合同仅约定按形象进度支付比例(如基础完工20%、主体封顶50%),却未明确各节点的计量计价规则、价格调整机制及确认程序,导致过程结算脱离其“以过程确认制约竣工争议”的初衷,为后期结算埋下隐患。
〔2〕合同意识淡薄,条款约定模糊
调研显示,不少企业重施工轻结算,所签合同缺乏过程结算的具体节点划分和操作程序,支付周期过长(如超过三个月),甚至未约定人工费拨付周期,仅以工资代发协议替代,致使过程结算难以落地,农民工工资发放也缺乏合同保障。工程竣工台账与结算
〔3〕结算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专业错误频发
部分预结算人员因专业能力限制,在编制过程结算文件时常出现工程量计算错误、项目特征描述不全、取费类别划分不准、调差计算偏差、变更签证手续不全等问题。这些失误不仅影响结算的时效与准确,更直接阻碍期中价款的正常支付。
▲深化施工过程结算的实施建议
〔1〕完善合同条款,依法规避结算风险
发承包双方应优先采用国家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并在专用条款中详尽约定过程结算的节点划分、计量计价标准、支付比例、争议解决机制等内容,以合同形式固化双方权责,从源头上预防结算纠纷。
〔2〕健全资料管理机制,夯实结算依据
施工过程中应系统收集和整理涉及结算的全部资料,包括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图纸、变更签证、会议纪要、价格调整凭证等。积极运用BIM、WBS分解、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程量计算与数据管理的精确度,避免错漏、超支等现象。工程完工包括结算吗
〔3〕坚守质量合格底线,强化质量结算联动
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应作为过程结算支付的前提。发承包双方及咨询机构须严格按合同约定的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计量与支付,对不合格工程坚决暂缓结算,倒逼工程质量提升,实现质量、造价、进度的协同管理。
〔4〕建立争议快速处理机制,提升结算效率
对过程结算中出现的争议,双方应首先基于合同约定协商解决;若争议影响当期结算进度,可暂按无争议部分办理支付,争议部分留待后期处理,但需明确记录和锁定争议内容,避免问题堆积影响竣工结算。
〔5〕推动合同示范文本修订,增补过程结算条款
建议在国家《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等标准合同中增设专门章节,明确过程结算的周期、程序、文件格式及效力等要求,为过程结算的广泛推行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依据。
施工过程结算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提高结算效率、化解合同纠纷、保障参建各方权益具有深远影响。各方应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强合同管理,提升专业能力,完善配套制度,共同推动过程结算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建筑工程专项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