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整理建设项目工程结构图审技术的问题与解答(三)中安司法鉴定

  敖建司法鉴定▲多高层钢筋混凝土


  【1】根据GB55002第5.2.2条规定:“框架梁与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当采取箍筋加密措施;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等结构的墙肢、连梁、框架梁、框架柱以及框支框架等构件的潜在塑性铰区和局部应力集中部位应当采取延性加强措施。”按照这个规定,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与有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梁、框架柱应当区别对待,具体怎样操作?有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是不是可以没有箍筋加密措施?延性加强措施比较多,采取哪些延性加强措施才算是满足规范要求?


  答: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根据现行GB50011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及少量框架柱的抗震等级可以与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相同,以及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根据现行规范采取抗震措施的框架梁、柱可认为满足GB55002第5.2.2条要求。


  【2】JGJ3第10.2.1条明确“本节对带托墙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及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的设计作出规定”,上述的两种结构体系外的托柱转换梁、转换柱是否要求参照该章节条文执行?仅顶层抬机房小柱的托柱框架是否要执行?GB55008第4.4.10、4.4.11条转换梁、转换柱的要求是否也这样执行?


  答:在JGJ3第10.2.1条条文说明指出:“本节的设计规定主要用于底部带托墙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底部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仅有个别结构构件进行转换的结构,如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存在的个别墙或者柱在底部进行转换的结构,可以参照本节中有关转换构件与转换柱的设计要求进行构件设计。”仅顶层抬机房小柱的托柱框架,对结构整体影响极小,“转换梁、柱”承受的荷载不大,可以按照一般框架梁柱进行设计。


  【3】双T板框排架结构厂房,部分框排架柱下设置地下室,怎样判定地下室能够作为框排架柱的嵌固端?


  答:对于存在局部地下室的结构,首层和基础连接高度不同,一般按照无地下室计算模型与带地下室(基础不等高连接)计算模型包络设计,满足与不同计算模型对应的计算及构造要求。


  【4】抗震等级三、四级的框架梁纵筋直径为12mm,箍筋间距取100mm,是否属于违反GB55008第4.4.8-4条箍筋最大间距8d(96)的规定?


  答:本例所述“纵筋直径为12mm,箍筋间距取100mm”不符合GB55008第4.4.8-4条规定。


  【5】挑板(如空调板等单向挑板)的分布筋配筋率根据GB 50010第9.1.7条的0.15%,还是第9.1.8条的0.1%实施?


  答:悬挑板不属于GB50010第9.1.1条规定的单向板,其分布筋配置可不执行GB50010第9.1.7条规定。分布筋的作用一般为承受并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在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及抵抗混凝土收缩与温度变化产生的沿分布筋方向的拉应力。当需要抵抗混凝土收缩与温度变化产生的沿分布筋方向的拉应力时,悬挑板的分布筋配置应当执行GB 50010第9.1.8条规定。司法鉴定费发


  【6】剪力墙结构中构造边缘构件内端部、角部纵筋已经满足GB50011第6.4.5条纵筋最小配筋量的规定,需要设置分布纵筋时是否能够采用直径8mm的钢筋?


  答: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钢筋的配置应当符合规范要求,纵向钢筋的间距与直径应当满足便于施工的要求,直径不宜小于10mm。


  ▲钢结构


  【1】设防烈度7度0.1g、跨度>36m的门刚结构是否需要根据《钢结构设计手册》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答:按照《钢结构设计手册》不宜作为审查依据,门刚结构按门规第4.4.2-3条规定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按照表4.5.5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


  【2】根据GB 51022第8.2.5条规定:“当无吊车时,柱间支撑间距宜取30m-45m”,这个间距是指柱间支撑的净间距,还是支撑中心距?


  答:规范中的柱间支撑间距通常是指中心距,施工图审查时可以依据结构的规模、跨度、轴线柱距、房屋高度、吊车设置等情况综合研判。


  【3】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天窗架是否能够从第1开间开始设置?


  答:门规中有多条的规定与天窗和气楼等相关,并未规定天窗架不可从第1开间开始设置。需要注意设置天窗架时,相应的风雪荷载宜按照GB 50009考虑完善。


  【4】某工程多连跨厂房(图8),这其中一跨吊车吨位为50t,其余跨吊车吨位都是10t,吊车吨位超过20t已经不属于轻钢范畴,这时候是全部按普钢设计,还是仅50t这跨采用普钢规范,其余都是可以采用轻钢规范?


  答:结构设计应当按照整个结构单元套用相应的规范标准。


  【5】轻钢厂房的女儿墙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度4.3m,可否?


  答:这个做法较不合理,与轻钢厂房的整体设计理念不匹配,应当加强其承载力以及抗震验算。司法鉴定案号


  【6】有关于门刚梁平面外计算长度取值的几个问题:➊屋面檩条与隅撑组成的三角形构件是否可以作为侧向支承点?作为屋面钢梁上翼缘支承的水平支撑中的系杆是否要通长设置?➋作为屋面钢梁下翼缘支承的隅撑-檩条组合,其檩条是否应当考虑隅撑轴力按压弯构件计算;隅撑-檩条组合是否能够同时对上翼缘起到支承作用?➌隅撑-檩条组合是否按照钢梁支撑构件进行防火设计?(软件算得的檩条热阻达到0.75)


  答:➊门规第7.1.6条对斜梁和隅撑的设计作了7款规定,这其中的第4款规定屋面斜梁与檩条之间设置的隅撑满足一定条件时,下翼缘受压的屋面斜梁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可以考虑隅撑的作用。钢梁上翼缘在支撑体系与檩条体系完备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认定为上翼缘已经具备稳定侧向约束;平面外计算长度由下翼缘受压的区段长度控制,这时候由符合条件的隅撑间距控制。并且,水平支撑中的刚性系杆应当由设置横向支撑的稳定节间延伸至所有榀刚架。


  ➋在支撑体系完备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认定为上翼缘提供稳定约束,其提供的侧向约束力,可以由另一方向的檩条受拉平衡,檩条不需要考虑按压弯构件计算。


  ➌门刚结构防火设计可以依据《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249-2017第3.1.1条(强条)的要求进行:“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确定。柱间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柱相同,楼盖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梁相同,屋盖支撑和系杆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屋顶承重构件相同。”隅撑应当属于屋盖支撑构件,设计耐火极限与屋顶承重构件相同。


  【7】GB51022第7.1.6条文说明指出:“隅撑支撑的梁的计算长度不小于2倍隅撑间距”。若是隅撑的间距按照1倍檩条间距布置,隅撑支撑的梁的计算长度是否可以根据2倍隅撑间距计算?


  答:GB51022第7.1.6条对于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考虑隅撑作用有详细的规定。


  【8】门规图10.2.9-3 a中,吊车梁和吊车梁上翼缘连接采用椭圆孔,吊车梁和门刚柱不在同一平面内,请问门式刚架计算时,吊车梁是否能够作为门钢柱平面外支撑点?


  答:门钢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支撑点)由柱间支撑与刚性系杆控制,吊车梁上翼缘与门刚柱的连接,是由钢柱保证吊车梁的侧向稳定。


  【9】单层钢结构厂房,局部夹层多跨连续、分散布置在不同部分,夹层楼板为组合楼板,活载及自重比较大,这类情况是否仍然可执行门规?如果要求按空间模型进行分析,具体控制哪些参数指标?


  答:带夹层单层钢结构厂房,符合门规适用范围的约定,包含夹层按空间模型进行分析时,执行门规的有关规定。监控录像司法鉴定


  【10】门规第5.1.2条允许设置夹层,问题:


  (1)夹层楼板是否允许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


  (2)夹层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是否有要求?带夹层的门式刚架结构是否能够设置为二层?


  (3)门刚结构端部有较大的夹层时,夹层平面外是否能够采用铰接?是否必须按柱为箱型截面设计?


  (4)夹层的钢柱脚是否必须按埋入式柱脚设计?


  答:(1)门刚中未见限制夹层使用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规定。


  (2)门规中夹层的设置仅是端跨或者延纵向在横向一小跨间内设置,不宜设置较大的夹层;建模分析时,按照层间梁或者分层建模都可以,不过需要详细复核相关杆件,尤其是跃层构件的计算长度取值。


  (3)夹层梁柱节点采用刚接或者铰接都可以,钢柱可以采用H型柱,不过都是必须满足抗震验算的要求。


  (4)夹层的钢柱脚可以采用外露式柱脚。


  【11】门刚结构钢柱柱脚采用外露式柱脚,钢柱下混凝土基础短柱单侧的配筋是否需要满足0.2%的最小配筋率要求,还是能够根据GB50007第8.2.5-4条高杯口的短柱配置构造配筋?


  答:门式刚架结构柱脚有铰接与刚接两种节点形式,铰接节点只传递剪力与轴力,刚接节点除了承受剪力和轴力外,还要承受弯矩。外露式柱脚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短柱配筋应当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其构造可参照《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五版)》第十章第九节中“外露式柱脚钢柱基础”的有关要求。


  【12】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以下简称GB50017)第7.5.1-4条规定:“当支撑同时承担结构上其他作用的效应时,应当按照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与支撑力组合”,请问实际工程设计、尤其是有大吨位吊车厂房柱间支撑计算时,此荷载是否与风荷载、吊车水平荷载等进行叠加?


  答:支撑通常主要承担水平荷载作用或者为承压构件提供侧向支撑,GB50017第7.5.1条的支撑主要是指为承压构件提供侧向约束的支撑,这时候的支撑力是指承压构件的侧向约束力(其为虚拟力,为轴力在虚拟微小侧移下的水平分量)。若是这个支撑同时用于抵抗水平荷载或者作用(如题中的风荷载、吊车水平荷载)时,宜偏于安全的把此支撑力依承压构件的轴力设计工况参与和水平荷载的组合。


  【13】单层钢框架结构连廊,屋面荷载较轻时,GB50011第8.3.1条的钢框架柱长细比、板件宽厚比是否能够放宽要求?建筑造型要求的细高钢柱,长细比怎样控制?


  答:单层钢连廊结构无论荷载大小,都是应当执行相关规范的规定。建筑造型要求的细高钢柱,应当按照其是否参与结构受力判断其是否需要满足规范关于长细比的要求;如参与主体结构受力,可以按照其是否参与抵抗抗震作用而适当放松,但是不宜低于GB50017中相关规定的要求。晟大司法鉴定


  【14】首层为钢框架结构、二层屋面采用门式刚架的钢结构框排架结构,屋面为轻钢屋面,问题:


  (1)上层的柱间支撑是否需要延伸到下部?若然不延伸,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不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整体指标计算时,是否需要强制刚性楼板假定,而且位移比是否需要满足1.5要求?


  (3)屋面刚性系杆与钢柱连接节点为铰接,不过整体模型计算时钢柱与纵向连接一般为刚接,设计时屋面钢柱间刚性系杆是否需要改为钢梁?


  (4)竖向框排架结构,根据GB 50011附录H1.4-3-2)条规定,顶层排架嵌固层楼面板厚不宜小于150,请问钢结构框排架是否需要执行?


  答:(1)这个结构体系设计较混乱。二层无论采用框、排架体系,通常情况下,二层的框架柱宜是由一层钢柱刚接延伸上来,这时候宜按顶层大跨的钢框架结构设计,纵向亦宜采用钢框架结构形式,计算分析应满足GB50011的相关规定;若是二层设置有柱间支撑,可以不延续到底层,但若然导致竖向刚度的不规则,应当按照GB50011的相关规定予以加强。


  (2)计算扭转位移比时,楼盖刚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而不限于刚度无限大假定。多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的扭转位移比亦不应大于1.5。


  (3)铰接的刚性系杆一般对应于设置有稳定的支撑节间情况下采用,刚接的系杆,对应于纵向框架抗侧的情形,不应混用。


  (4)GB50011附录H.1.4竖向框排架厂房仅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5】下层钢框架结构、上层门刚结构,采用整体空间建模时结构的阻尼比,是按GB50011取0.04,还是按照《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取0.03?


  答:建议依房屋高度按照GB50011取值。司法鉴定清理整顿


  【16】JGJ3第6.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该条是否亦适用于多层钢框架结构?


  答:不适用。


  【17】钢柱杯口基础冲切剪切验算时,是否能够考虑钢柱与灌浆混凝土的摩擦力?


  答:根据GB50017第12.7.10条条文说明指出:“插入式柱脚是指钢柱直接插入已浇筑好的杯口内,经过校准后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至基础顶面,使钢柱与基础刚性连接。柱脚的作用是将钢柱下端的内力(轴力、弯矩、剪力)通过二次浇灌的细石混凝土传给基础,其作用力的传递机理与埋入式柱脚基本相同。钢柱下部的弯矩与剪力,主要是通过二次浇灌层细石混凝土对钢柱翼缘的侧向压力所产生的弯矩来平衡,轴向力由二次浇灌层的粘结力和柱底反力承受。”


  第12.7.8-4条(埋入式柱脚)规定:“对于有拔力的柱,宜在柱埋入混凝土部分设置栓钉。”第12.7.9条(埋入式柱脚埋入钢筋混凝土的深度计算)条文说明指出:“柱脚边缘混凝土的承压应力主要依据钢柱侧面混凝土受压区的支承反力形成的抗力与钢柱的弯距和剪力平衡,便可以得出钢柱与基础的刚性连接的埋入深度以及柱脚边缘混凝土的承压应力小于或者等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的计算式。”第12.7.11-3条规定:“实腹柱、双肢格构柱杯口基础底板应验算柱吊装时的局部受压和冲切承载力。”


  钢柱插入式柱脚设计除了符合GB50017第12.7.10、12.7.11条规定外,其构造也可以参照《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五版)》第十章第九节中“插入式刚性柱脚钢柱基础”的有关要求。


  【18】对于钢框架结构,是否能够不计入钢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采用钢楼梯是否能够不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


  答:通常钢楼梯构件的截面较小,平台处也宜以吊杆悬挂于上部楼面结构,对于钢框架结构,可以不计入钢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采用钢楼梯,若然构造合理,可以不计入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中安司法鉴定


联系我们
广东肇庆华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网址:www.zqhsgc.com

联系电话:0758-6806931

电子邮箱:gdhszq@163.com

联系地址:肇庆市端州区信安三路3号敏捷广场四期B幢商业办公楼5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