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BIM+"时代:如何以信息化驱动建筑工业化革新预算编制重点项目清单 2025-09-08
返回列表

  预算编制相关文件有哪些在“BIM+”时代背景下,建筑工业化应如何发展,已成为行业广泛关注的话题。各方观点纷呈,而BIM技术正显著推动建筑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多个国家均在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中推出相关研究与政策引导,尤其是德国较早提出的“工业4.0”战略,使得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成为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仅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行业的重大突破口,更是中国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中国建筑业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高污染、高能耗、低质量、低效率等问题。建筑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建筑业承担了全球超过50%的工程量,亟需探索全新的设计与建造模式。

  在我国经济与环境双重压力之下,建筑行业责任重大。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国家推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建筑企业不仅需服务国内建设,更要积极走向国际。建筑业全球化趋势明显,“中国建造”亟待实现升级与转型,以更好地支撑国家战略实施。

  ▲建筑工业化:国内现状与国外先进应用的对比

  建筑工业化使项目开发具备质量、成本、进度三大可控优势。在发达国家,该技术已广泛应用并趋于成熟。实践表明,建筑工业化可大幅提升综合效率,施工周期可缩短至传统方式的1/3,劳动力需求显著减少,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和污水等问题也得到有效治理。

  例如,美国住宅的标准化与商业化程度接近100%;瑞士80%的住宅采用部件化建造方式;法国则广泛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装配体系,装配率可达80%。相比传统现浇方式,该体系节省施工模板85%、脚手架50%,节能70%,节水80%,节约钢材20%,节地、节材等效益显著,同时可减少83%的建筑垃圾,节省20%–30%人工,缩短30%–50%工期。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建筑工业化的高效潜力。部门预算编制的特点有

  在资源再利用方面,日本、韩国等国家早在十多年前资源化率就已达到90%,而中国目前仍不足5%,差距明显。

  ▲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为何成为“最佳搭档”?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数字化建造、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起广泛关注。这不仅冲击了传统思维模式,也推动行业从因果逻辑思维逐渐转向关联逻辑思维。

  建筑不再仅满足居住功能,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能量蓄积已成为人们的新需求,建筑的内涵正不断扩展。为提高建筑品质与效率,必须对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管理等环节进行全面评估与整合。

  在这一思维转变过程中,建筑师追求“更好居所”的理想与信息技术、建筑工业化实现有机融合,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近十几年来,建筑业在新技术推动下发展迅速。不仅英国,多国都在信息化时代出台相应研究政策,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更加强调以信息技术重塑工业竞争力,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全球焦点。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行业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建筑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举措。

  ▲信息技术如何助推建筑工业化发展?

  工业化的核心在于组织管理模式,强调分工协作、资源优化与流程高效,以最少的生产要素和最短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明确的专业化分工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信息技术为实现多系统协同提供了平台与可能性,成为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力量。电力内网工程预算编制

  建筑工业化至今已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特征包括:构件标准化与模块化、施工机械化、现场装配化与分工精细化。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建筑工业化迈入第二阶段。该阶段依托互联网与云端大数据架构,实现智能决策,并支持前端可视化与模拟分析,为行业提供以往难以实现的高效解决方案。第一阶段中构件独特性与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设计与制造及施工相脱节等问题,在第二阶段得以有效缓解。

  第二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以信息技术全面赋能工业化,在设计、预算、建造与运维各环节提升效益,具体表现在:

  〔1〕构建设计体系,实现构件化设计、社会化制造与采购,结合互联网技术,重塑工业化内涵。

  〔2〕实现工业化与个性化融合,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体现信息时代的柔性特征。

  〔3〕集成多专业先进技术于建筑设计建造中,实现技术融合,突破传统工业化瓶颈。

  建筑工业化第二阶段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的支持。目前,该类系统在市场中仍较为稀缺。

  ▲建筑工业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4.0战略方向明确,各国积极布局信息时代与新硬件时代。中国也提出“互联网+”战略,力求发挥制造业优势,保持国家竞争力。

  工业4.0强调从集中控制转向分散增强型控制,对建筑行业影响深远。大宗采购与物流模式将发生根本变革,正如最大出租车公司不拥有车辆,最大零售商不设实体店与库存。信息与网络时代正为建筑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通过将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全制造流程数字化,并结合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模块化集成,将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生产与服务模式。在此过程中,BIM作为核心技术平台,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建筑业信息化深度融合,带来颠覆性变革。开展项目预算编制的请示

  ▲建筑的“BIM+”时代

  “互联网+”在建筑行业中具体体现为“BIM+”。在BIM技术平台基础上,可融合多种新技术。当前,BIM领域发展迅速,标准持续更新,中国在此方面仍有大量工作有待推进。

  “BIM+”时代整合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VR/AR、3DGIS等技术,极大拓展了BIM的应用边界。例如,BIM与3DGIS融合可应用于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层面,实现跨平台高效设计、施工与运营维护。

  BIM+VR技术有助于解决“所见非所得”和工程控制难题,VR为数字化设计提供新工具,甚至可能成为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R技术与BIM结合同样潜力巨大,可在现实环境中叠加虚拟信息,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施工带来更多创新可能。

  BIM与3D打印、机械臂施工的结合也已进入实践阶段。硬件技术日趋成熟,关键在于在设计、工程与施工中推广使用,助力实现复杂建筑造型,推动非线性设计从概念走向实体建造。

  ▲中国建造的转型升级

  中国要从建筑大国走向建筑强国,必须改变粗放模式,实现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升级与转型。重点包括以下三方面:

  〔1〕推进精致化建设,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建造。

  〔2〕强化智慧化建设,将智能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与监管全流程,提升建筑使用体验。

  〔3〕以绿色化为引领,推动建筑可持续发展。预算编制重点项目清单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