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造价信息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出现以来受到极大的关注,其评标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尤其是中国出台《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之后,有关设计施工总承包评标研究更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介绍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定义,通过归纳评标标准、评标模式、评标方法三个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得出设计施工工程总承包的评标应着重于在于投标人设计和施工的合理安排,为中国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西方国家出现“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Design-Build,以下简称DB模式)以来,由于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高速发展以及特有的建设模式优势,逐步引起中国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以及业内的密切关注。
在境外建筑市场,DB模式不管是在工程总量,还是占总体建设市场的比例,都经历了持续、高速的增长。由美国设计—建造学会(DBIA)的研究表明,到2010年美国境内DB模式接近50%。
在2003年2月13日,中国建设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并颁布《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除此之外,建设部和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推出《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试行)》(建市[2011]139号),2012年出台了《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针对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中带有普遍性与共同性的问题,作出统一规范,这对于统一招标文件编制规范,提升招标文件编制质量与效率,推动工程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DB总承包的定义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美国建筑师协会、联合国跨国机构中心、美国DB协会、国际顾问工程师协会等都对DB总承包进行过相应的不同范围的定义界定,简要地说,DB总承包就是指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是业主与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此总承包商要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乃至更广的范围。工程造价安装案例
由此看出,对于DB总承包评标来说,在选择总承包商时,要将设计方案的优劣作为一项重要的评标因素,来确保业主得到高质量的工程项目。
▲设计施工总承包评标研究综述
评标随着不同招标模式的应用的发展而发展。最初,评标只是针对报价的高低来说,随后,业主除关心投资的多少以外,还注重采购的质量、交货的时间等因素。这时候,评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单准则决策问题,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有时各个准则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备选方案已不可能完全序列化,往往难以找出最优方案。这样,科学适用的评标方法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总体而言,就是借助于应用数学、管理学,尤其是运筹学的应用找出“满意解”。
〔1〕评标标准研究
显而易见,不同的评标标准,产生的结果往往不同,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于研究评标标准,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观点。
Kevin J.Potter和ASCE成员Victor Sanvido介绍了在公共部门使用DB资格预审制度模型的准则,并且为公共部门审查业主代表提供了一个框架,包括六个不同类别的标准,即经济、政治、经济、科技、人事,法制等。
Bo Xia、Martin Skitmore and Jian Zuo通过对97项2000—2011年间美国不同区域公共DB项目资格要求内容的分析,提出的39项资格标准被分成了项,即经验、对项目的理解和采用的方法、组织结构和能力、过去的表现记录、专业资质、对招标邀请函的响应、办公地点以及对当地环境的熟悉程度与法律地位。
Bo Xia,Albert Chan,Jian Zuo,Keith Millenary研究了选择DB承包商的标准并且通过对94项的公共DB项目的RFPS的强大的内容分析比较分析出他们的相对重要度,总结得出了26选择标准,分为十大类,依照重要度从高到低排列为价格、经验、技术方法、管理方法、资格审查时间表、过去的业绩、财务能力、对RFP的响应与法律地位。工程造价咨询档案
〔2〕评标模型研究
不同的评标模型,选用的基础理论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亦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
Prashant Jalvi通过回顾德克萨斯州、明尼苏达州、华盛顿州和犹他州等8个DB项目,在博弈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好的招标鉴定模型,并且认为最佳投标的选择是被建模成质量与成本之间的两方合作博弈,即目标是找到成本与质量的平衡。
Marwa A.El Wardani和John I.Messner以及Michael J.Horman认为采购方法研究的是以资历为基础的、最好的价值与低价竞标选择为核心思想的,并且实地调查了76个美国DB项目的,基于该模式与调研数据,阐明了它怎样影响项目绩效的,以协助业主选择DB团队以实现他们的项目目标。
Mounir El Asmar;Wa?k Lotfallah;Gary Whited,M.ASCE and Awad S.Hanna,F.ASCE讨论两种在DB项目评标过程中可能的偏差来源——评标者和权重模型,以及提出了数学模型来检测与消除偏差。一个是正常的分数化模型,一个是图形化的权重模型和蒙特卡罗统计抽样。
William J.Bender对使用不同的交付方式的两个独立建设项目作比较研究;这其中一个项目先采用传统的设计招标,然后再使用一个低的投标总价合同进行施工招标建设的模式;第二个项目在设计阶段之前,以设计施工总承包商的口碑与执行能力为基础,选择其DB总承包商,利用对比法来研究DB模式的优劣势。
Ekambaram Palaneeswaran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设计—建造模式下投标人资格预审与评标的模型,分析了选择一个合适的投标人需要注重的核心和关键的方面,这个模型对于投标人的财务能力、管理能力、过去的业绩、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然后采用打分法进行量化计算。
清华大学的赵启围绕EPC项目(设计—采购—建造,此模式是DB模式的变体或者说DB模式是EPC的变体)选择承包商这个主题,建立了一套EPC项目资格预审阶段选择承包商的评标模型,并且对资格预审阶段评价承包商的指标体系、指标的分析与评价、指标权重的构建以及指标评价的合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宜宾工程造价信息
(三)评标方法研究
不同的评标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不同,这个方面中国的学者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高原借助层次分析法建立工程总承包评标系统的结构,之后利用网络分析法确定评标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解决评标指标之间定性分析与定量比较的矛盾,并且以案例演算了该方法的具体运用。
关夏构建的资格预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了设计能力、施工能力、采购能力、工程经验与业绩、财务能力、承包商信誉和综合管理能力,提出采用群组AHP距离分析法,来确定各个专家决策权权重,最终得到总承包商资格预审的一个总体排序结果。
张涛就EPC炼油工程项目中选择总承包商问题,对于招投标的评标方法展开论述,认为层次分析法科学客观的特点,能够避免各个评委对评价标准持有不同看法而导致的差别,并且使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最低评价法与综合评标法,对H炼油项目EPC工程的技术评标进行分析与研究。
王赫研究了现有的理论成果中关于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接近标底法的基本概念、定标原理,并且以此为基础,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综合评估法对于EPC项目的投标人评估的最优性。然后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了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标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综合评估法更适用于EPC承包模式的评标。同时,提出了EPC项目的综合评估法评标程序。
总而言之,鉴于不管是采用哪种模式招标,业主都希望承包商在高水准地实施工程的前提下提出一个最低报价,而工程总承包是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等实施全过程的承包,其移交给业主的将是一个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项目。故而,DB总承包评标的核心,就是业主在选择总承包商时,其注意力并不单单只是针对投标报价的高低,而往往放在工程实施的结果是否可以满足业主在进度、质量、费用和风险等方面的要求上,至于总承包商怎样具体实施工程,则是业主不愿意或不能够过多干涉的环节;亦即是说,DB工程总承包的评标,其焦点在于投标人的设计与施工有着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安排。济南工程造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