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区别及为何清单计价还需套用定额(上)工程造价设计任务书 2025-04-18
返回列表

  天津市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在现如今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领域,毋庸置疑工程量清单计价已经成为工程计价的主流模式。不过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依然存在,那就是在清单计价的大框架下,套用定额依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种做法乍看之下,似乎与清单计价给予企业自主报价的理念存在着冲突,实则却蕴含着深层次的连理和必然性。比一个浅显的例子就可大致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清单计价中套用定额这项工作,就如同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计价理念的桥梁,既汲取了定额计价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数据宝藏,又融合了清单计价所倡导的市场竞争活力与个性化报价特色。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清单计价与定额在实践中紧密交织?是对成本估算准确性的追求,还是出于风险把控、市场规范等其他考量?下面此文揭开这个现象背后多重缘由及其内在逻辑关联。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有哪些不同

  〔1〕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的基本内涵

  ➊工程量清单计价

  清单计价则是更应合市场发展,其是整体按照项报价的。由招标人(或委托具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根据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投标人自主报价,经过评审合理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这种计价模式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它强调量价分离,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按照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材料采购渠道等因素确定综合单价,进而计算出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员信息网

  ➋定额计价

  定额是造价站发布的计费方式,每一道工序都是按照社会平均水平编制的。

  定额计价是按照国家、地方或行业颁发的统一预算定额规定的消耗标准来计算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它以定额为基础,根据规定的计算程序与方法,计算出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费用),再通过取费程序计算出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最终汇总得出工程造价。定额是在一定时期内,基于社会平均生产水平测定编制的,规定了完成单位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的消耗数量标准及对应的价格。

  〔2〕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主要区别

  ➊计价依据的本质区别

  定额计价主要依据国家、地方或行业颁发的统一预算定额,这种定额是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社会平均生产水平测定编制而成的。其规定了完成单位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的消耗数量标准,并对应相应的价格,进而计算出工程造价。例如,在某地区的建筑工程定额中,砌一立方米砖墙,详细规定了所需砖的数量、水泥、沙子的用量以及人工工时等,造价人员依据这些定额数据和当时当地的材料、人工单价就能计算出砌墙这一项目的直接费用,再加上间接费、利润、税金等得到工程总造价。

  而工程量清单计价依据的是工程量清单,这是由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投标人自主报价。工程量清单主要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等。它强调的是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统一,不过价格由企业按照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市场行情以及对工程风险的判断等自主确定。比如在一个商业建筑项目招标中,招标人列出了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包括混凝土的浇筑量、部位等信息,投标企业则按照自身情况对混凝土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浇筑工艺成本以及预期利润等进行综合考量后报价。河北鑫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

  ➋价格形成机制的差异

  定额计价模式下,价格相对固定且具有较强的统一性。鉴于定额是基于社会平均水平制定的,因此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建筑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企业在计价时,调整空间有限,基本按照定额规定的价格体系进行计算,很难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与特色。例如,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建筑企业,使用相同定额计价时,对于相同结构类型的建筑工程,其直接工程费计算结果差异较小,竞争更多地体现在间接费、利润等费率的调整上,而这种调整幅度往往受到相关规定的限制。

  工程量清单计价给予了企业更大的价格形成自主权。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如采购渠道优势、先进的施工工艺、高效的管理模式等,对工程项目进行个性化报价。这使得价格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个别成本和市场竞争力。比如,一家具有规模化采购优势的大型建筑企业,在报价时能够凭借较低的材料采购成本压低报价,从而获取更多的项目机会;或者一家拥有独特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的企业,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报价中的人工成本部分,进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➌风险分担方式的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下,鉴于价格相对固定,风险主要是由发包方承担。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设计变更等情况,发包方往往需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工程造价增加或者减少的风险。例如,若是在施工期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超出了定额编制时的价格水平,根据定额计价原则,发包方一般需要追加工程价款以弥补施工方的成本增加。这种风险分担方式可能造成发包方在项目前期难以准确预估工程总造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成本控制压力。

  工程量清单计价则把更多的风险转移给了承包方。承包方在报价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比如市场价格波动、施工条件变化、工程变更等,并把这些风险因素纳入报价中。例如,投标企业在报价时会对材料价格在施工期间可能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并且在报价中预留一定的风险费用。若是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在其预测范围内,承包方将自行承担成本增加的风险;只有当价格波动超出预期,且符合合同约定的调价条件时,才可能进行价格调整。这种风险分担机制促使承包方在投标前进行更充分的市场调研与风险评估,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北京达和信工程造价咨询

  ➍对工程管理的影响差别

  定额计价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工程管理的精细化与创新。鉴于企业按照定额计价,只要满足定额规定的施工要求与质量标准就可以,缺乏主动优化施工工艺、提升管理效率的内在动力。例如,在一些传统的定额计价项目中,施工企业可能会采用较为常规的施工方法,就算存在更高效、更节约成本的新技术、新工艺,也由于定额的限制而较少主动应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则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控制成本,必须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例如,企业可能会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工艺,以降低成本、提高工程品质,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➎适用场景分析

  定额计价适用于一些计划性较强、工程规模较小,且技术较为常规的项目。比如,小型的市政维修工程,这类工程往往工期较短、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工程变更较少。鉴于其规模与复杂性有限,采用定额计价能够较为快速地确定工程造价,依据统一的定额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造价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同时,在一些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中,定额计价也有一定的应用。由于这类项目更注重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透明性,定额计价模式下相对固定的价格体系便于监管部门进行监督与审计,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则更适用于大型的、市场化程度高且技术复杂的项目。像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高层建筑等项目,这类工程涉及众多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与工艺要求高,对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是一个考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企业的优势,通过企业自主报价,筛选出最具实力和性价比的施工单位。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工程量清单计价也被广泛应用,由于其符合国际工程招投标的惯例与要求,有利于国内外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推动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交流和融合。工程造价设计任务书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