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智能建造试点湖北与西安如何引领建筑产业变革 2025-09-23
返回列表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经历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作为这一转型的核心推动力,智能建造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是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精益管理的必由之路。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4个城市被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初步形成“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其中,武汉、苏州等8座城市因在“建筑机器人集群应用”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表现突出,获得通报表扬。这一系列进展,标志着我国智能建造已从探索阶段迈入规模化推广与体系化发展的攻坚期。

  ▲政策驱动:智能建造迈入体系化建设新阶段

  住建部发布的《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试行)》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顶层设计指引,明确提出到2025年须实现“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率超过80%”和“建筑机器人应用密度提升3倍”等硬性目标。在这一政策东风推动下,各地积极响应,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试点先锋,率先建立起“政策—标准—产业”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

  湖北省发布全国首部省级《智能建造评价标准》,系统设立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三大维度共28项量化指标,为行业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评判依据。在产业层面,湖北培育了以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推动重大工程实现智能化跃升。例如,在巢马铁路长江大桥建设中,全面应用“BIM+GIS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工期同比缩短15%。此外,湖北还建成涵盖50项典型成果的智能建造技术库,包括桥梁混凝土智能温控、钢拱架自动化生产线等关键应用。其中,“北斗+多传感器铁路测量车”将轨道定位精度提升至2厘米,作业效率达传统模式的3倍以上。

  ▲西安实践:超大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整合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作为建筑面积达121.6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项目,成为展示智能建造综合应用的典范。承建方陕建控股集团构建起“BIM深化设计-智慧工地-数字孪生”一体化技术链,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实现钢桁架虚拟预拼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该项目开发的“盾构施工数字化系统”可实时监测刀盘扭矩、注浆压力等37项关键参数,确保工程在敏感区域的安全推进。

  更令人瞩目的是,该项目创新采用“兵团作战”协同模式,13个工区依托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统一调度。在施工高峰期间,成功协调2000余名工人与87台智能设备有序作业,全程未发生施工冲突,该项目也因此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在政策支持方面,西安设立规模达10亿元的智能建造专项基金,对采购建筑机器人的企业给予设备款15%的补贴。同时,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聚焦“无示教焊接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攻关。数据显示,2024年西安市建筑机器人应用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10%,在某旧改项目中,引入17类建筑机器人实现人工削减50%,施工效率提升40%。

  ▲技术突破:建筑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与系统集成

  据住建部最新统计,我国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地坪整平机器人、墙面喷涂机器人等12类产品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厦门湖滨三四里项目采用“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自动布料机”协同施工,将地坪施工精度提高至±2毫米,材料损耗降低12%。中建八局推出的“全工序智能砌墙机器人”实现单日砌砖3000块,误差不超过1毫米,彻底重塑传统砌筑工艺。

  技术演进正从单机应用向系统集成转变。武汉某预制构件(PC)工厂建成“BIM驱动智能生产线”,实现构件从下单到生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产能提升3倍。无锡梁溪区医疗中心项目则部署“智能监测云平台”,实时汇聚2000多个传感器数据,使混凝土养护能耗降低28%。根据《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规划,“建筑机器人集群协同”已被列为重点攻关方向,预计2025年关键工序的机器人替代率将达到40%。

  ▲挑战与破局:从单点创新到生态体系重构

  尽管成效显著,行业仍面临三大发展瓶颈:一是核心软件依赖度高,国产BIM平台市场占有率不足15%;二是建筑工人老龄化率已达38%,智能建造所需的跨领域技术人才缺口超过50万人;三是设备与数据标准不统一,某项目中因5家供应商设备接口互不兼容,导致系统集成成本增加30%。

  面对挑战,各地正积极探索破局路径:湖北推行“智能建造+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建三局通过EPC项目实现设计、生产与施工数据的无缝对接;西安组建“智能建造产业联盟”,推动23家企业共同制定技术标准体系;住建部则启动“智能建造数字基座”建设,计划2025年前完成100个城市级数据中台的部署。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已明确将建筑机器人纳入新基建支持范畴,享受与5G基站同等的政策红利。

  这场由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建筑产业变革,正在重构行业底层逻辑和发展生态。湖北的“智能梁场”、西安的“智慧机场”等实践,标志着中国建筑业正逐步摆脱劳动密集型传统模式,向技术密集型、数据驱动型现代化产业跨越。未来的建筑市场,将属于那些善用数字孪生、人机协同与生态融合的创新者。智能建造不仅提升了效率与质量,更开辟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中国乃至全球建造业的未来树立了新标杆。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