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结算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收官环节,是确定项目最终造价、办理工程款清算的关键步骤。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项目投资的合规性与准确性。系统了解竣工结算的编制依据、原则及方式,对规范结算行为、防范合同纠纷、提升造价管控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竣工结算的编制依据
竣工结算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全面、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其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类:
〔1〕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包括国家发布的建设工程计价规范、计量规范,以及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的计价定额、计价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为结算提供了统一的计价规则和标准依据。
〔2〕合同文件:施工总承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以及各类补充协议、备忘录等是结算最核心的直接依据,明确了合同价款、调整条件、风险范围、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
〔3〕技术文件与过程资料:主要包括施工图、竣工图、设计变更单、工程签证、洽商记录、会议纪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这些资料反映了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施工条件和过程变化,是核实工程量的重要凭证。
〔4〕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投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等,有助于理解合同价款的组成基础、项目特征描述及双方的初始承诺。
〔5〕市场价格信息: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市场价格信息或价格指数,是调整价差的重要参考。
〔6〕现场记录与验收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报验资料、质量评定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用于佐证工程施工的真实性、合规性与完整性。
▲竣工结算的编制原则
为确保结算结果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有效,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结算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及地方政策,确保结算过程与结果符合法定要求。
〔2〕实事求是原则:结算应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和成本投入,以事实为依据,以图纸、签证、变更等有效文件为凭证,避免虚报、漏算。
〔3〕公平诚信原则:结算涉及发承包双方的切身利益,应秉持公平公正的立场,恪守诚实信用,合理分摊风险,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4〕合同至上原则:结算应以合同约定为根本准则,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计价和费用调整,尊重双方的意思自治。
〔5〕责任权利对等原则:结算结果应体现发承包双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和应享有的权利,确保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竣工结算的主要方式
实践中,竣工结算通常根据合同类型和约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总价合同结算方式
以发承包双方签订的合同及合同中所确定的固定总价(或经过合规调整后的总价)为基础进行结算。此种方式下,首先需确认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工程内容是否已全部完成且质量合格。结算审核重点在于核实合同范围内的工程是否按图施工完毕,以及处理合同约定的可调价因素(如设计变更、政策性调整等)。若范围无变化或仅有少量约定内的调整,则结算工作相对清晰。
〔2〕单价合同结算方式
此方式下,合同约定的是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结算时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乘以相应单价进行汇总。对于经发包方、承包方及监理方共同确认的新增工程量、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所涉及的价款,需逐一审核并计入结算。此种方式对工程最终总造价的变化幅度较难在事前准确预估,容易因变更较多导致投资超出初设概算,需要加强过程中的变更控制和签证管理。
〔3〕成本加酬金合同结算方式
发承包双方根据中标报价、承包模式、奖惩条款、付款结算方式等涉及造价计算的各项内容协商确定合同条款。此种方式通常会设定一个目标造价或成本上限,并约定酬金(利润)的计算方式。结算时,施工单位实际发生的符合合同约定的成本经过审核后,再加上约定的酬金或激励奖金,形成最终结算价。在这种方式下,若合同约定为固定酬金或不调整价差,则施工单位需承担较大的人工、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总之,竣工结算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准确理解和运用其编制依据、恪守基本原则、并根据合同类型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是确保结算工作顺利进行、有效控制项目总投资、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